1、 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概念
支气管内膜结核,又称支气管结核,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粘膜和粘膜下层的结核病。病原菌是结核分支杆菌,成人支气管结核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结核分支杆菌直接植入支气管粘膜,其次肺内病灶通过支气管周围组织侵及支气管粘膜。儿童支气管结核多因邻近纵隔淋巴结核侵蚀支气管,引起支气管内膜结核。
2、 诊断与鉴别诊断
支气管结核常常多发生在年纪较轻的患者,起病缓慢,常见症状:咳嗽、咯痰、低热、盗汗、呼吸困难、体重减轻、咯血等,部分患者可能因为支气管狭窄还伴有气喘和局限性喘鸣音。
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除了上述的临床特征以外,主要的诊断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细菌学检查
细菌学检查阳性是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常规方法包括痰抗酸/荧光染色镜检、痰结核分支杆菌培养,儿童则采用胃液结核分支杆菌培养。由于引流支气管不通畅、含有结核分支杆菌的坏死物不易排出体外、病灶位置如为粘膜下浸润和病灶的特点如多为增殖病灶等原因,单纯痰中的阳性率并不高。
经支气管镜通过支气管内采样做细菌学、组织检查是诊断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最重要的手段,采用毛刷涂片,支气管冲洗液涂片培养、术后痰涂片均是痰细菌学检查的常见的方法,其中组织学检查是对细菌学检查阴性的支气管内膜结核诊断价值更大。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是干酪样、非干酪样肉芽肿,有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浸润。
(2)结核免疫相关检查
常见的检查为如结核抗体和T-spot检查,检查结果阳性提示曾经感染过结核或者目前存在结核感染,其中强阳性或T-spot值较高时常提示存在结核感染的可能较大,两者是诊断结核的一项重要辅助检查手段,根据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如胸部CT、痰培养)就可以确诊结核病。
(3)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
由于结核杆菌在体位培养周期长,阳性检测率不高,故常常对临床的诊断带领一定的困难,应用PCR技术检测结核杆菌,能较大提高结核杆菌的检测阳性率和特异性,标本可以是痰、支气管镜刷片、脑脊液和胸腔积液等。检测组织标本中结核分支杆菌DNA是先进的技术方法,应用前景较好。
(4)影像学检查
支气管内膜结核的X线胸片表现没有特异性,与支气管、肺、胸膜和纵隔病变密切相关,包括肺斑片状浸润影、肺不张或局限性肺气肿、肺实变、空洞性病变、肺门影增大、毁损肺等等各类表现,另外有部分患者的胸片可以未见异常。
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特征包括:肺上叶后段、下叶背段是结核好发部位;受累支气管病变广泛,常多支受累;有支气管狭窄、管壁增厚、梗阻;多伴有肺结核,有肺门淋巴结肿大等等。如增强扫描显示有淋巴结环状强化或实变不张的肺组织中无肺门肿块,更支持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
在鉴别诊断上,支气管内膜结核需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肺真菌病、肺细菌感染和肺结节病等病鉴别。
3、 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治疗:
气管支气管结核治疗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治愈结核病患者、减少结核病传播、防止耐药性发生、预防结核病复发。另一方面是预防气管支气管结核合并气道狭窄、闭塞、软化及引起的肺不张等,纠正肺通气功能不良。
(1)全身药物治疗
根据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分为初治、复治及耐药病例情况,选择有效的抗结核化学治疗方案进行全身抗结核药物化学治疗,具体参见“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和“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绝大部分患者在化疗3个月后痰菌培养阴转,疗程以12~18个月为宜。复治、耐药病例选择复治、耐药化疗方案,疗程较初治方案延长,MDR-TB、XDR-TB要求至少24个月,甚至更长。需要介入治疗处理中心气道狭窄、闭塞、软化等病例,无论抗结核化疗是否满疗程,均应延长抗结核药物应用时间。
(2)局部药物治疗
气道内局部给予抗结核药物能使药物直接到达病灶区域而发挥作用,由于局部药物浓度高,能有效地起到杀菌、抑菌效果,加快痰菌转阴,促进气道内病灶吸收、减少并发症发生等,但必须是在全身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化学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其中,雾化吸入抗结核药物常见的支气管内膜结核辅助治疗手段,在减轻支气管狭窄和改善呼吸道症状上,雾化治疗有一定疗效。经纤支镜局部注药治疗也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通过支气管镜为先将病变支气管的分泌物吸尽,生理盐水冲洗吸出后,注入如异烟肼、阿米卡星等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充血水肿、增殖结节型病变疗效较好。
(3)支气管局部介入治疗
目前针对气管支气管结核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支气管镜气道冷冻术、球囊扩张术、热消融疗法(激光、高频电刀、氩气刀及微波等)、气道内支架置入术等措施,不同类型介入治疗技术各自特点亦不尽相同,临床上有时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介入治疗。其中冷冻术的适应证:肉芽增殖和瘢痕狭窄(管腔闭塞)型气管支气管结核,气道支架置入后再生肉芽肿的消除。球囊扩张术的适应证:气管支气管结核引起的中心气道等较大气道瘢痕性狭窄,所属该侧肺末梢无损毁。热消融疗法的适应证:气管支气管结核肉芽增殖型。支架置入术的适应证:气管、主支气管等大气道严重狭窄导致呼吸闲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气管支气管结核管壁软化型合并呼吸道反复严重感染;中心气道瘢痕狭窄经球囊扩张成形术等联合治疗反复多次仍难以奏效等。
4、 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切除指征:支气管结核合并所属气道狭窄、闭塞,造成末梢肺叶和肺段不张、阻塞性感染、肺通气功能不良,经给予全身抗结核化学治疗,有介入治疗指征患者加强气道内局部介入治疗,仍不能取得满意疗效者;气道狭窄、闭塞造成末梢肺毁损,反复阻塞性感染,合并支气管扩张伴反复咯血者。外科手术前应进行规范抗结核药物化学治疗。手术时机选择很严格,最好是术前影像学提示肺内无活动性病变,纤支镜检查支气管粘膜无充血水肿等改变等,非急诊手术应在抗结核治疗6个月后进行。手术方法应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选择,常常由外科医生根据病情确定。此外,主张术后应继续抗结核治疗9~12个月,防止复发和再狭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