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断裂在足部肌腱断裂中最为常见。一般均断在跟骨止点上方2.5~4cm处(此处为跟腱最狭窄及血供最差),断端除了刀割伤以外均为犬齿状交错不齐,但鞘膜仍可保留完整。跟腱断裂大部份为直接损伤所引起,亦可发生在跟腱过度疲劳后及30岁以后跟腱较早出现退行性改变者,风湿性疾病、梅毒、脊髓痨和局部或全身应用激素的患者。
受伤时患者可感到跟腱似被踩踏、打击或感到断裂的响声,随后立即出现疼痛、跨步困难,足尖不能着地。局部出现肿胀、压痛、皮下瘀血,跟腱断裂处出现塌陷,肌腱轮廓消失。在断裂处皮下可摸到空隙,足背屈时更为明显。在小腿部近侧断端处可摸到隆起的肌腹。陈旧性病例因断端处被疤痕组织所连接,使跟健处于延长状态。腓肠肌肌力减弱,不能做正常跨步动作,不能完成足跟离地的点足动作。但踝关节被动活动范围大于正常侧。
跟腱完全断裂患者的局部疼痛、压痛及足部功能障碍较肌纤维撕裂伤为轻,常在早期被漏诊,文献报道误诊率20%~40%不等,直至肿胀及瘀斑消退后才作出诊断,因此必须认真、仔细地进行有关检查,以免漏诊误诊。腓肠肌挤压试验(Thompson, Doherty,Simmonds试验)可以鉴别部份与完全性跟腱损伤。患者俯卧或双膝跪在检查桌上,双侧足及踝关节露在桌外,术者挤压小腿腓肠肌,不完全断裂者踝关节有轻度跖屈,而完全断裂者少见,有关文献报道亦极少。但陈旧性的跟腱完全断裂患者,腓肠肌挤压试验可有轻度跖屈。
保守治疗法,即将踝关节用石膏固定在马蹄位,其缺点是断端局部有膨大结节及容易发生再断裂,并且跟腱力量减弱。因此手术修补是目前最合理的方法,但对手术时间则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后期修补较为合适,因为此时肌腱未端已有疤痕形成,可以避免修补时缝线的切割。但后期修补的等待时间不能太长,以免产生肌肉挛缩及腱的粘连增加手术困难。手术方法很多,如Bunnell法、Bosworth’s法、Lindholm’s法、Abraham’s法等。跟腱修补手术中应注意:
1、避免应用正中切口以防止术后粘连。
2、丝线能引起水肿与炎症反应。
3、使用钢丝与尼龙线,术后可触及缝线并有压痛。
4、缝合时结应打在内面。
5、腱旁组织与皮肤应分层缝合。 术后石膏固定在马蹄位,10~12天拆线,更换石膏,8周后去石膏穿高跟鞋3~4周,同时不负重矫正马蹄位。去除高跟的一半高度,5周后完全去除高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