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 、Minimal Access Surgery,MAS)是通过微小创伤或微小入路,将特殊器械、物理能量或化学药剂送入人体内部,完成对人体内病变、畸形、创伤的灭活、切除、修复或重建等外科手术操作,以达到治疗目的的医学科学分支,其特点是对病人的创伤明显小于相应的传统外科手术。微创外科的治疗目标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手术对机体局部解剖和整体内环境的近期和远期创伤、干扰及痛苦,达到在生理和心理上最大限度、尽快的康复。其在广义上包括腹腔镜技术、内窥镜技术、达芬奇手术及各种介入治疗技术。
1987年法国Mouret P.成功行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微创外科的概念和意义逐渐被真正认识并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1994年日本Kitano首次报道腹腔镜下早期胃癌根治术以来,腹腔镜广泛应用与胃肠肿瘤方向,并取得不亚于传统开腹手术的疗效,并随着腹腔镜在技术上的不断成熟,腹腔镜技术在胃肠肿瘤中应用已逐步得到更多学者的认可。
胃癌的流行病学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世界肿瘤死因中位居前列。我国是胃癌高发区,2012-2013年全国死因回顾抽样调查中胃癌在恶性肿瘤死因中居第3位。
腹腔镜胃癌适应症
①胃肿瘤浸润深度在T2以内者;
②胃恶性间质瘤、淋巴瘤等其他恶肿瘤;
③胃癌的探查及分期;
④ 晚期胃癌的短路手术;
⑤胃癌术前、术中分期检查考虑为Ⅰ、Ⅱ、Ⅲa期者。
腹腔镜胃癌禁忌证
①胃癌伴大面积浆膜层受侵,或肿瘤直径>10 cm,或淋巴结转移灶融合并包绕重要血管和/或肿瘤与周围组织广泛浸润者。
②腹部严重粘连、重度肥胖、胃癌急症手术和心、肺功能不良者为相对禁忌;全身情况不良,虽经术前治疗仍不能纠正者;有严重心、肺、肝、肾疾患,不能耐受手术者。
腹腔镜胃癌的疗效
腹腔镜技术可以分别应用于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和摸索,腹腔镜早期胃癌的疗效不亚于传统开腹手术,该技术得到充分发展,并渐趋完善和成熟,已被新版的日本胃癌治疗规约接受为ⅠA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对于进展期胃癌,大量研究表明:对Borrmann Ⅲ和Ⅳ,临床分期为T3或4期、肿瘤直径>4cm的进展期患者行腹腔镜探查,可以提高腹膜转移的阳性检出率,这样减少不必要的开腹损伤。因此,腹腔镜技术可用于进展期胃癌的手术探查,有利于评价疾病进展程度,选择治疗方案,判定预后。另外,最近中日韩等学者的回顾研究表明:对进展期胃癌行腹腔镜治疗与开腹治疗相比,两者淋巴结清扫数目、远近切缘长度无统计学意义,而腹腔镜组创伤小,术后疼痛减轻,肠道回复快,失血量少,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上述回顾性研究表明了腹腔镜技术在进展期胃癌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但仍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因此腹腔镜技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
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发病率居高不下,男性占第4位,女性占第3位,死亡病例数相当于发病数的一半。在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改善,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增加,结直肠死亡率年均增加5%。
腹腔镜结直肠癌适应症
腹腔镜切除结直肠癌手术的适应症与开腹手术切除基本相同。凡是全身状况尚可,没有注意脏器严重疾病及未发生远处转移的国际临床分期的0,Ⅰ,Ⅱ和部分Ⅲ期的患者都可以选择手术切除。
腹腔镜结直肠癌禁忌证:
①肿瘤直径大于6 cm和(或)与周围组织广泛浸润:腹部严重粘连、重度肥胖、急性梗阻、穿孔等结直肠癌急症手术和心肺功能不良者为相对手术禁忌证。
②全身情况不良,虽经术前治疗仍不能纠正或改善者;有严重心、肺、肝、肾疾患而不能耐受手术为手术禁忌证。
腹腔镜结直肠癌的疗效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的应用已有10余年,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手术能否达到与开腹手术一样的根治目的,关键在于病灶的切除范围和淋巴结清扫是否彻底。大量研究表明两组手术的结直肠癌标本肿块距远、近切缘的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及阳性数目均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与传统手术无明显差异,且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手术组相比,切除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人均肠道干预次数、首次进食时间、人均镇痛次数、平均下床时间、尿管留置时间等指标明显减少,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切口感染、切口疝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腹腔镜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
回顾性研究表明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术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无差异。前瞻性随机研究显示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术在Ⅰ、Ⅱ期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期,腹腔镜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总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技术,且可以达到与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手术同样的短期和远期根治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