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谈谈何谓靶向治疗?
恶性肿瘤究其本质是人体内部的一群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变得不受控制地生长增殖。传统化疗药物是针对体内一切生长增殖迅速的细胞都有杀伤作用,因此难免误伤体内一些特殊的细胞,比如生长迅速的口腔粘膜细胞,胃肠道粘膜细胞,新陈代谢旺盛的头皮细胞等,以致常规化疗后多数患者出现口腔溃疡,腹泻以及脱发等症状。肿瘤靶向治疗就是将抗肿瘤药物与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运输到肿瘤组织内部,使药物作用尽可能地局限在特定的肿瘤细胞、组织或器官内,尽量不影响正常细胞、组织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肿瘤靶向治疗主要是以肿瘤细胞的受体、关键基因和调控分子为目标靶点的治疗。肿瘤靶向治疗的目的就是阻断或封闭肿瘤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受体或转导过程中的重要激酶,从而阻断纠正肿瘤细胞不受控制的增殖生长的病理过程。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等常规治疗手段而言,肿瘤靶向治疗具有更强的针对性、选择性,能更好地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形象地说使用传统化疗药物就像用大炮轰炸敌人,威力巨大,但只能覆盖大致的方位,有时也会敌我不分,误伤已方。而最新的肿瘤靶向治疗就像精确制导的生物导弹,能较为准确地命中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而对正常细胞影响相对较小。
在肿瘤靶向治疗过程中,每一种靶向药物都是针对一个异常的肿瘤靶点起作用。但并不是同一种肿瘤必然都有同样的相应异常的靶点,如同样是乳腺癌的患者,经基因检测有不同的靶点就需要用不同的靶向药物治疗。相反不同类型的肿瘤可能具有相同的异常靶点,如靶向药物格列卫最初研制目的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后来发现在胃肠道间质细胞瘤上也有相同的靶点,亦用于治疗胃肠道间质细胞瘤。这就类似中医理论中“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理。
国内常见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有哪些?用于哪些肿瘤?
进入新世纪,肿瘤靶向治疗药物由科学家的实验室走进了临床。2001年,伊马替尼(商品名:格列卫)因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取得的突出疗效,成为第一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的肿瘤靶向治疗药物,之后发现在胃肠道间质细胞瘤上也有相似的靶点,又被批准用于治疗胃肠道间质细胞瘤。吉非替尼(商品名:易瑞沙)是第一个被FDA批准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多数临床使用证实,接受吉非替尼治疗的东方人、女性、非吸烟者和腺癌患者效果最好,有效率明显高于西方、男性和吸烟的非腺癌患者。埃罗替尼(商品名:特罗凯)是另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也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以及晚期胰腺癌。曲妥珠单抗(商品名:赫赛汀)用于治疗乳腺癌。医生临床发现,乳腺癌约有1/4的病人Her-2基因过度表达,这些患者的肿瘤恶性度较高,容易转移和复发并对常规化疗药物耐药,病后生存时间短。赫赛汀能够和Her-2调控的肿瘤细胞表面蛋白结合,通过内吞噬作用进入细胞核体内,从而使肿瘤细胞增殖受到抑制而处于稳定状态。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作用于体内B淋巴细胞的CD20靶点,可用于治疗B细胞淋巴瘤。西妥昔单抗(商品名:爱必妥)2004年被批准用于大肠癌和头颈部肿瘤治疗。贝伐单抗(商品名:阿瓦斯汀)是抗肿瘤新生血管的第一个药物。贝伐单抗在体内可以阻断对肿瘤生长十分重要的血液供应,使肿瘤不能在体内播散。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大肠癌。血管内皮抑素(商品名:恩度)为国内研制生产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临床上多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索拉菲尼(商品名:多吉美)是一种新研制的多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它具有双重的抗肿瘤作用:一方面通过抑制信号传导通路直接抑制肿瘤生长,另一方面通过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减少肿瘤组织的营养摄入,间接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目前主要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及肝癌。
靶向药物相对于传统的化疗药物具有更少的毒副反应,更高的安全性,更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对转移性、复发性的中晚期肿瘤患者,高龄老人、以及一些体质比较差不适合化疗或不愿意接受化疗的人,进行靶向治疗比较适合。另一方面,靶向药物长期使用的不良反应仍不容忽视。不言而喻,调控必然会干扰正常功能。例如:利妥昔单抗抑制B淋巴细胞,长期应用必然导致B淋巴细胞低下,甚至影响体内体液免疫功能;吉非替尼长期应用后容易出现伤口愈合困难;艾罗替尼可发生迁延难愈的皮疹;曲妥珠单抗长期应用会导致出现心脏毒性等。靶向药物刚上市不久,临床应用的经验还不多,它的一些长期毒副反应正在被医学专家严密观察和发现中。因此,靶向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密切指导下选择使用,包括使用后毒副反应的处理都需要征询医生的专业意见。
大部分靶向药物仅是阻断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关键环节,使肿瘤处于稳定控制状态,因此靶向药物一般可联合各种不同的疗法,用综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新世纪,一种新的抗癌疗法“靶向治疗”的推出使肿瘤患者的“带瘤生存”有望成为可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