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肾脏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两大肿瘤,而且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郑军华教授领衔的泌尿外科专家团队经过艰苦攻关,从基础到临床对肾癌、膀胱癌诊治中面临的众多难题开展了长达十余年的研究,系统全面地对肾癌、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以及微创治疗、替代治疗等个性化治疗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近期,其研究成果――“泌尿系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研究和个体化策略治疗”,荣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教育部科技创新领域的最高奖项,作为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肾癌、膀胱癌最重要的研究之一,可望开创肾癌、膀胱癌等泌尿系肿瘤诊治的“新天地”。
在征服恶性肿瘤的征途上,医学科技工作者不断有新的发现。郑军华研究团队的全新发现是――率先发现肾、膀胱癌作为泌尿上皮肿瘤和尿路上皮肿瘤在其发生、发展及转移具有明显的相似性,进而揭示了二大肿瘤进展的内在规律。系列研究揭示了多种癌基因与肾、膀胱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内在关系,进一步完整揭开肾、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多基因和协调作用的机制,并基于此探索肾、膀胱癌的靶向治疗,从而有效减少膀胱肿瘤复发转移率,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和远期生存质量。该研究成果对于解释肾、膀胱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提高不同时期肿瘤的治疗效果具有里程碑意义。
开展个性化治疗策略 显着提高癌症患者生存期
郑教授领衔的团队率先在国内外开展肾癌多中心病灶的研究,系统解决了腹腔镜微创治疗肾癌的难题和困惑,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了“保肾手术中国-同济标准”,即在早期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中,肾实质切除范围应距肿瘤边缘0.5-1cm,肾动脉的阻断的安全时限为30min,这些研究成果被各国泌尿外科医生广泛接受,最大限度地保存了无数患者的肾功能。
同时,十院泌尿外科率先在国内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肾癌个性化策略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制定了早期肾癌个体化微创治疗新策略,形成了“高保肾”、“高微创”两大特色;开展了单孔腹腔镜手术及小肾癌的腹腔镜下和CT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不断改进技术和器械,建立了中晚期肾、膀胱癌综合治疗新体系,达到了“高切除”、“高生存”的目的。十年间,郑军华教授领衔的团队共完成手术治疗肾脏、膀胱肿瘤2500余例次,均获得明显疗效;其中晚期肾脏、膀胱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了6个月~2年,进一步提升了肾脏和膀胱肿瘤的诊治水平。目前,中晚期肾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达到80.9%,膀胱癌总生存率则达到58.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