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keloid,简称K)和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scar,称简HS)形成的机制仍未明了,目前所知与外伤、烧伤、手术、感染、异物、机体局部胶原代谢失调、遗传及局部免疫功能等多种因素有关。瘢痕治疗虽然类型与方法很多,但效果均不十分满意。
手术治疗
单纯手术切除K,复发率可高达55.0%,尽管如此,手术仍是目前治疗K和HS的主要方法。尤其在大面积增生性瘢痕有功能障碍或形态改变时,需切除瘢痕,充分松解,矫正畸形。小的HS切除后,在皮肤张力小的情况下可直接缝合,大的HS切除后可行皮片或皮瓣移植。
加压疗法
成功的加压疗法,其压力至少应达到24mmHg。病情严重的病人,必须坚持带弹性敷料,疗程最少4~6个月或更长时间。每天停用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
加压疗法的机制从组织学上看,可能与重新调整烧伤瘢痕胶原束的结构有关。加压后,使其从螺旋状、无规则排列的状态变成更有规律的直线性排列,间隙增加,细胞数量减少。也可能和缺氧的产生有关,加压后引起邻近的血管完全闭塞,导致代谢活动减少,氧分压下降,细胞外基质液体和介质减少。加压疗法虽有一定疗效,但仅适于瘢痕面积大且未成熟的瘢痕,对活动性瘢痕疙瘩无效。
硅胶薄膜敷贴(silicone gel sheeting)
K和HS的病人,使用硅胶薄膜2个月后临床症状一般都有明显减轻,痒感减少,疼痛减轻,瘢痕的柔韧性增加。硅胶薄膜获取方便,无侵害和疼痛,无副作用,尤其适用于儿童和不能忍受及不能用其他方法治疗的病人。硅胶薄膜作用的机理可能和水合作用有关,水胶体增加了周围环境的水分。但这种方法只能对保持压力的部位有效,如四肢。
药物治疗
皮质类固醇激素(corticosteroids)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HS和K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单独注射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和)手术联合应用是最流行和最有效的治疗K的方法。单独用类固醇激素时必须直接注射于K内。有效的浓度范围为2.5 ~40mg/mL。另一种方法是K切除后在伤口边缘注射去炎松。若需要可重复几个月。去炎松的作用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过高浓度的类固醇激素可引起副作用。常见的有局部萎缩,延迟愈合,组织坏死,局部溃疡形成和毛细血管扩张,这些是可逆的。在皮肤较黑的个体,还可产生不可逆的局部色素脱失。
迄今为止,对于HS的治疗,临床上已经证实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给予弹性绷带加压可以预防瘢痕增生。而对于瘢痕疙瘩的治疗,仍无理想的方法,目前国内外学者多倾向于药物疗法,有效或完全控制瘢痕增生只能是随着对瘢痕机制的理解和掌握,消除伤口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而不断深入研究,才能得到解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