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了解引起老年人麻醉手术期间体温降低的诸多因素以及低温所产生的并发症。方法40例老年病人进手术室起Rp连续监测体温以及其它各项生命体征至手术结束。结果麻醉操作过程、麻药、手术时间、术中输血、体腔冲洗等都会引起体温下降。术毕低温与术后并发症有相关性。结论老年人术中体温下降十分常见,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以维持术中体温恒定。
【关键词】老年人: 麻醉手术期间; 体温降低
麻醉手术期间体温降低现象正受到重视。临床上一般将中心温度低于35度称为低温…。由于老年人体温调节机能减退,术后低温发生率高,并可能产生相关并发症。本文报道我院近年来老年手术病人麻醉手术中体温降低与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探讨麻醉手术期间体温降低的因素以及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择期手术病人40例,男性30例,女性10例,ASAII―III级,平均年龄74.95±8.12岁,胸腔手术7例,中上腹部手术17例,下腹部手术13例,下肢手术3例。其中硬膜外麻醉25例,连硬联合全麻15例。术前患者心脑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功能稳定。
方法:麻醉前用药,速眠安0.06~0.08mg/kg,术前半小时肌注。手术室温度设定为21~24。C。进人手术室后,采用DATEX监测仪连续监测EKG,NIBP,SP02和食道体温。硬膜外麻醉:在相应的节段选,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局麻药为1.73%碳酸利多卡因,或1.6%利多卡因+0.2%的卡因,经硬膜外导管逐渐注入局麻药至满意平面。下腹部及下肢部位可在此麻醉下手术。胸部及上腹部手术需联合气管内麻醉:芬太尼1~2ug/kg+乙咪脂0.3mg/kg+卡肌宁0.5~0.75mg/kg诱导插管后以异丙酚,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维持,并问段推注肌内松驰药。
结果本组老年人在麻醉手术期间的体温降低。
本组有4例病人手术时间4小时以上,术后体温低于35℃,苏醒延迟,术后3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中风。
讨论
近年来,医学界对麻醉手术期间体温降低极为重视。低温引起术后颤抖会增加氧耗和伤口渗血,诱发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低温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而使苏醒延迟;低温削弱免疫功能…,使病人对呼吸系统及伤口感染的抵抗力降低,延长病人住院时间。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尤其容易发生术后低温,同时老年手术病人合并心血管疾病和肺功能减退的比例比其它年龄组高,低温引发的并发症也更多,更严重。因此,老年病人在麻醉手术期间体温降低原因及其预防方法值得探讨。术前用药使病人四肢肌肉张力降低,血管扩张,热量经皮肤散发。老年人皮肤薄,自身体温调节力差,如果在摄氏2l~26℃的环境中裸露部分躯体进行麻醉操作,病人往往在手术开始前已经处于低温的临界状态。据MORRIS报告,病人在镇静状态下,手术室温度在24~26℃时无一发生低温。所以控制手术室温度是
预防低温的第一步。麻醉引起体温下降的因素很多。椎管内麻醉的操作过程中皮肤散热,硬膜外用药后阻滞区域血管扩张散热,肌肉松弛后丧失产热功能,同时还阻滞温感觉的传人都使体温下降口1。全身麻醉通过中枢和外周作用而削弱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麻醉药以剂量依赖型方式抑制体温调节141。鸦片类药物在扩张周围血管的同时还使血液淤滞,干扰随环境温度变化的体液反应;冷的麻醉气体升温和呼吸道中水分蒸发会带走一些热量;加上肌松药的作用使肌肉无法产热,体温因而下降。
术前消毒时体温下降迅速,Sessler等证实是麻醉诱发舒血管期间机体热量中心向外周再分布的结果。手术开始后体温以0.5~1.0度/4'时下降,进入胸腔和腹腔时,中心体温与周围环境温度梯度较大,体温明显下降,输血、胸腹腔冲洗时的体温也下降明显,因为4个单位的冷库血或4升晶体液可使中心体温降低1度。本组研究还发现,术毕病人体腔冲洗时会引起血压下降。时间长、输血输液量大的手术,85%术后低温"l。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保持热量维持体温恒定是必要的。譬如:吸人气体加热湿化№1,血液和液体输入人体前先经过加温装置加温,对肢端皮肤保暖,Beta―dine等消毒液代替挥发性消毒液;用温盐水冲洗体腔,手术期间用热盐水沙垫盖在暴露的浆膜面上,术前术中输注氨基酸"1等。麻醉手术期间维持体温恒定与维持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稳定一样对提高麻醉质量和围手术期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