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内障是指可影响视力的晶状体混浊在出生时已经存在,或随年龄增长而加重,是一种较常见的可致盲儿童眼病。据统计,我国先白的患病率约为0.05%,常以家长发现患儿瞳孔区发白、不追物、视物歪头或眼球震颤而就诊。对于先白的治疗,尽早行白内障摘除术有助于患儿的视觉发育,而对于单眼先白的患儿,如何矫正术后的屈光参差则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一项多中心、随机化的临床研究对114例婴幼儿单眼先白行手术治疗的病例进行了回顾,并比较了行I期人工晶体植入和佩戴角膜接触镜这两种屈光矫正方法术后的并发症及二次手术情况。该研究以生后1-7月内行先白手术的患儿为对象,一直追踪其术后情况至患儿满5岁。研究者发现,在术后的第1年内,如后发障、瞳孔区膜形成、瞳孔异位、继发性青光眼等术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在IOL植入组中发生率为77%(44/57),而在接触镜组中为26%(15/57),而在1年后的随访中,由于如角膜擦伤、角膜溃疡、角膜炎等接触镜相关不良事件的增多,接触镜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反而高于IOL组(接触镜组:24/57,42%;IOL组:14/57,25%),但总体而言,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仍是IOL组高于接触镜组(IOL组:46/57,81%;接触镜组:32/57,56%),且以术后第1年最常见。同时,在术后的随访中,行IOL植入的患儿接受再次手术――如后发障清除、青光眼手术等――的比例也更高(IOL组:41/57,72%;接触镜组:9/57,16%;)。但从术后视力预后的角度而言,两组患儿在1岁和4岁半时的视力数据并未呈现显著差异。
仅从以上研究分析,单眼先白的I期IOL植入似乎更具风险,但如果将角膜接触镜相对昂贵、患儿依从性差、日后仍需选择时机行IOL植入术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那么临床医生心中的天平又会朝哪边倾斜?如此看来,想要做出一个综合、全面、有益的治疗决策,并非易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