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术时机的选择
掌腱膜挛缩症早期出现环指掌指关节皮肤小结节,皮下挛缩带等。中、晚期可见掌指关节、近侧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可依次累及环、小、中、食、拇指。我院41只手中II、III、IV型38只手,占92.68%,来院就诊时多为中晚期,已出现功能障碍或畸形。Hueston(1982)建议当患者手掌与手指不能平放在桌面时就可手术治疗。
微创和保守治疗虽能延缓病程,但此病患者多为老年人,平均病程3.89±2.88年,在数年内累及掌指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为避免高龄患者心肺功能障碍等麻醉禁忌症,宜早期行手术治疗。
因此,我们建议II、III、IV型掌腱膜挛缩症患者,一旦发现就应早期手术治疗。
2、手术方式的选择
从19世纪初Goyrand的有限筋膜切除术逐渐发展到20世纪中期的全掌腱膜切除术,不同术式各有优劣。本研究手术治疗掌腱膜挛缩症28例,12只手采用手术显微镜下掌腱膜完全切除,29只手采用部分切除掌腱膜,掌腱膜完全切除组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掌腱膜部分切除组。
在手掌部容易引发病变的是纵向纤维和指蹼间的横向纤维以及向深部发出的垂直纤维。采用手术显微镜可以充分暴露,清晰解剖,彻底切除全部掌腱膜组织,同时保护血管神经束,减少术后血肿和皮缘坏死等并发症,有利于手指功能恢复,避免复发。
3、局部皮肤的处理
Milford(1980)对术后复发进行了统计,发现掌腱膜切断术的术后复发率为72%,部分掌腱膜切除术的术后复发率为50%,而作掌腱膜切除同时又将受累皮肤切除的术后复发率几乎为零。
因此,受累皮肤必须彻底切除,创面植皮覆盖或敞开换药。为避免植皮术后影响美观,也可采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创面。
对于皮肤与病变掌腱膜粘连严重、剥离后皮肤苍白、血供不足、皮肤菲薄、皮下无点状出血等情况,应果断切除,避免发生皮肤坏死。术中由于皮肤剥离范围较广,手术应在同一平面进行,以防破坏皮瓣血供,导致皮肤坏死。设计“Z”形切口时,其三角形皮瓣的顶部不宜过尖。术中应特别注意使用双极电凝时不要灼伤皮肤的边缘,且缝合时不宜过密、过紧,以免引起皮肤边缘坏死。
综上所述,掌腱膜挛缩症应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行显微镜下掌腱膜全切术,同时切除受累皮肤,术中暴露清楚,不易损伤指神经、血管,切除彻底,长期随访疗效明确,功能恢复优良。术后坚持随访,发现复发及时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