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监测和记录哮喘日记是支气管哮喘(下称哮喘)防治中的重要环节,有资料显示中国哮喘患者进行PEF监测和记录哮喘日记比例较低,对哮喘患者的病情判断多数是采用症状严重程度回顾性评估和就诊时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进行的,这样有可能造成病情的低估,为此作者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呼吸科门诊随访的哮喘患者进行了3个月PEF的监测和哮喘日记管理,评估哮喘患者通过PEF的监测和哮喘日记管理对其药物治疗下病情控制分级的影响,为哮喘患者制定治疗计划和早期康复措施介入提供量化依据。
对哮喘病情严重度的准确判断是对哮喘进行规范化防治的前提,无论是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中文全称?全球哮喘防治创议)还是《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都有严格的病情分级标准,只有准确分期分级,才能给患者予以充分治疗,否则会造成治疗的不足。对哮喘病情的判断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临床症状和肺功能,PEF是一个方便并能很好反映哮喘病情的肺功能指标],在哮喘防治指南和GINA文件中推荐使用呼气峰流速仪检测患者每天早晚PEF的变化,通过计算患者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或最佳值的百分比及每天早晚PEF变化率,对哮喘病情进行评估分级,决定治疗方案。但到目前PEF监测及哮喘日记还未得到广大基层医院医生和哮喘患者的重视,在中国仅有16%的哮喘患者听说过峰速仪,而且仅有2%的患者拥有峰速仪。
对未进行PEF监测和记录哮喘日记的患者,医生对其病情的评估多采用类似“回忆方式”结合就诊时的PEF测定值进行判断,从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发现,回忆方式对哮喘病情控制分级存在不足,以回忆方式判断发作期69例次,而依据PEF监测和哮喘日记判断,发作期81例次,由此可见,应用回忆方式评估有13例次被误评为缓解期,误判率13.5%;在发作期分级上,应用回忆方式有32例次4级发作期哮喘患者的病情误判为3级或2级发作期哮喘患者,明显低估了哮喘患者的病情。
从结果可以发现在每4周随访时进行PEF的检测,PEF占预计值介于60%~79%有20例次,占每天PEF监测总数的3.35%,低于60%(不包括60%)有24例次,占每天PEF监测总数的2.48%,众所周知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炎症气道炎症,这种慢性炎症引发气道狭窄造成临床症状,可以出现短暂的病情恶化,有时仅仅是PEF的变化,如果仅仅依据随访时测定的PEF,将会丢失患者病情恶化评估数据。
由此可见通过回忆方式和随访时PEF检测对哮喘病情的低估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在随访时并不处于发作状态,或发作严重度较轻,患者就诊时所测定的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不能反映出4周中患者病情的真实情况,从而造成对病情的低估。
从本文结果中发现通过PEF的监测在25例次无症状的哮喘患者中有13例次在病程中出现PEF低于80%或ΔPEF的变化率>20%,处于无症状的发作状态,此结果说明PEF监测的临床价值还体现在PEF监测可以发现哮喘患者轻微的病情变化且早于临床症状,
结论:推行PEF监测和哮喘日记对准确判断病情,采取及时康复干预措施和合理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