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历史上,名医辈出,但是被后世医家称为“医圣”的人却只有张仲景,张仲景是河南南阳人,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被中医学术界奉为圭臬,中医界有“自古名医出伤寒”的谚语,可见张仲景的影响非常深远。而“补土”学说也是张仲景学术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虚劳的病人,张仲景经常用到一味药――山药,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关于山药,这里还有一段传说……广东省中医院内科刘奇
仲景一日于路上行走,见路边一位老人奄奄一息,于心不忍,便把他接到家中调理照顾,因照顾无微不至,加之仲景医术如神,不多时日,老人便痊愈了,他对仲景说,“你宅心仁厚,医术高超,将来你有困难我一定会帮助你的。”
老人走后,仲景继续救死扶伤,活人无数。有一年,民病虚劳,症状表现为面色淡白无华,呼吸急促,腹中拘急,食不消化,腹泻,动则汗出,手足心烦热,健忘,失眠,亡血,失精,脉浮大而重取无力,众医家面对此种病情,均眉头紧锁,无良方奇药可施,仲景也是没有什么好的方法,看着病人病情加重,甚至危急生命,仲景也是心急如焚。一日,仲景正在家中研读医书,忽见一老者向他招手,这老者似曾相识,仲景便随老者走了出去……行至二三里处,老者站定在一株植物旁,只见这植物生得细长,其茎蔓延于地,附物上升,叶如心形略长,叶腋间有绿色小花,朵朵缀如穗状,老者开口道,“年轻人,还认得我吗?”仲景忽然想起数年前他曾于路边救一老人,昼夜侍奉,面前的这位老者不就是他曾经治好的病人嘛!老者言道:“现在内伤虚劳患者很多,治疗虚劳要从补中土(脾胃)论治,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补中土,则化源充足,资生恢复,虚劳可治。这种植物名叫薯蓣,既可充饥,又可治虚劳诸不足,消渴肌瘦,而且味甘性平,补而不滞,不热不燥,你可将其作为君药,与他药配伍,炼蜜和丸,可治虚劳。”不待仲景拜谢,老者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仲景知是神仙点化,不敢怠慢,将薯蓣与他药混匀研末,并制成丸药,名曰“薯蓣丸”,交与虚劳病人服用,不想效如桴鼓,治愈了很多虚劳病。至此,薯蓣丸也成了治虚劳的千古名方。
其实老百姓通常说的山药就是薯蓣,因唐代宗年间,因避讳代宗之名“预”,薯蓣更名为薯药,到了宋代宗年间,为了避讳名“曙”,故薯药又被更名为山药,山药由此而得名。及至今日,作为药食同源的代表药之一,山药仍是大家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
参考(改编)文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