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心理素质高,适应能力就强。这是个误区!
适应能力的质量,是个人体质的第4部分,与“形态结构质量”、“生理机能质量”和“心理活动质量”有密切关系,却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客观事实。
例如:在玉树地震时,一些长期生活在广州的小伙,突然飞到玉树参加抗震救灾,因无法短期内适应高原气候,很快就倒下了。然而,对于经常往返广州与拉萨的生意人,可能是些“老人”,就完全不同了。这就是典型的“适应能力质量”差别。
再说,国内很多大学生、硕士、博士,在校期间,方方面面,都很优秀,可是,一参加工作,步入社会,就适应不了,甚至,生出很多“怪病”,整天要往医院跑。这,或许就是中美大学教育之间的差异。在美国,大学是鼓励学生“去打工”的,这本身就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的课程。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应用知识。
再看欧美人,寒冬腊月时,经常推着婴儿车,让小宝宝穿着单薄地在街上溜达;酷暑高温时,又经常躺在沙滩上晒日光浴。这就是典型的对自然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我们广东人,讲究吃,好“进补”。老人适当吃点补品是可以理解的,给屁大的小孩也“进补”,是要不得的。
“适者生存”的核心意思,就是指,提高我们的“适应能力质量”。只要不断地“去适应”各种对自己“不利”的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才能拥有“更强”的体质。
有些前来找我调体质的人说:“自己常年冬天手脚冰冷,是否阳虚了?”我把手伸出去,让他们摸摸,结果,他们惊讶:“您的手,比我还冷呀!”答案就不用解读了吧。
是呀,我是早产儿,生下来就只有3斤半,是慈祥的外婆悉心照料,才有了今天的我。从小,外婆就给我穿的很多,从未经受过“耐寒适应性训练”,很自然,造就了我“冬季怕冷四肢凉”的体质。如今,到了这把年龄,体质已经没有太多上升空间了,是要开始“守成”的时候了,当然就不能与别人“比”,更无法与欧美人比。
但是,作为儿童、青少年,就应该加大“适应性训练”,来增强自己的“耐寒、耐热”体质了。这不仅能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质量”,而且,还可以通过类似的适应性训练,提升自己的“心理活动质量”、“生理功能质量”和“形态结构质量”。
这就是,人与电脑、汽车的不同。因为,人是具有生命力的“活体”,具有“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生存条件,与“体质养成”,应该是个“反比例”关系。如果,小孩、年轻人、青壮年,夏天叹空调、冬天烤暖炉,体质肯定强不到那去。
“适者生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通过“持续、渐进、递增”的方式,不断加大各方面的“适应性训练”,小孩、年轻人、青壮年的体质,肯定会日益强壮。
相反,老年人、中老年人,就要特别注意了,因为,几十年来,体质早已基本“定型”,可以提升的空间很有限,已步入“体质呵护”时期。对“适者生存”的理解,应该解读为:尽量创造条件,寻找“更适合”自己体质的环境,让自己“生存”的质量更好些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