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老陈身体一直不错,可前两天却突然感觉全身乏力、精神疲惫,甚至还恶心头痛,在家足足躺了一天才舒服。他很纳闷,暑天最热的时候自己都没病倒,怎么偏偏这个季节倒下了?原来,这都是“长夏”惹的祸!
陈秀华教授说,中医认为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长夏位于夏末秋初,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气候特征是湿热蒸腾。而湿为阴邪,易伤阳气,且湿性重浊,易引起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等。人体内湿气聚集得越多,人就越容易觉得困倦。而天气炎热,容易出汗,气随津出,出汗过多,人体的(阳气)正气就会耗伤,正气不足,人就容易感到疲惫。目前正是长夏当令,人们经常会觉得疲惫、精神不振、头晕的原因。此外,湿邪易困脾胃,尤其是老年人和体弱者抵抗力差,最容易发生胃肠道疾病和感冒发热、腹痛腹泻等上呼吸道感染。
要想做到长夏养生,我们防止湿热侵袭,以下措施能有助远离湿热困扰:
起居调养:
要顺应自然界阳长阴消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天气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长时间电扇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睡觉时应注意腹部保暖,不要劳汗当风,防止外邪侵袭。
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要保持二便通畅,防止湿热郁聚。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病变(疮疡肿毒)。远离烟酒,烟草为辛热秽浊之物,易于生热助湿,见呕恶、咳嗽、吐痰等。酒为熟谷之液,性热而质湿,过量饮酒必助阳热、生痰湿,酿成湿热。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津气,也损阳气。锻炼的项目以散步、登山、慢跑、太极拳、健美操、慢舞等为好。在运动时应当避开暑热环境,气温较高之时,应该选择清晨6点左右和傍晚5、6点左右运动为宜。切忌锻炼后立即洗冷水澡,应用干毛巾擦干,待体温恢复正常后,用温水洗澡。不要长时间暴晒,防止中暑。晒伤后不要立刻用冷水冲洗,可用干毛巾放入冰箱内数分钟,再取出冰敷。严重者应找皮肤科医生治疗。
长夏出汗多,盐分损失也多,运动后可喝点淡盐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切忌运动后暴饮冰水,应少量多次地喝温水、淡盐水或普通的热茶解渴。
饮食调养:
长夏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每日三餐应保证营养均衡,保持进食时间及进食量的规律性,勿过饱过饥,吃到八分饱即可。多进食粗粮,争取每餐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如西瓜、冬瓜、丝瓜、黄瓜、苦瓜等。
此时,最容易发生胃肠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发热、腹痛腹泻等),多由贪凉或进食生冷食品导致。则饮食应以健脾、清热、利湿为基本原则。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冰冻瓜果应当适可而止,不能过量,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引发皮肤的疔疮痈疡;不要贪喝冰冻的水、饮料,最好喝常温的饮品;不要喝太多凉茶,以免损伤胃气;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等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吃。
药膳调养:
除了平时要注重起居调养之外,我们为大家推荐几个简单实用的夏季食疗药膳方:
1、排骨冬瓜薏米汤
原料:排骨适量,鲜冬瓜500克,薏米50克,油、盐适量。
作法:排骨洗净切好;冬瓜连皮,切块,薏米洗净。一起放煲内,加清水适量煲汤,汤成加油盐调味。喝汤,食肉、冬瓜、薏米。
2、砂仁煲猪肚
原料:猪肚250克,砂仁10克。
制作:猪肚洗净、切块,与砂仁共入锅,加清水适量,共煲至猪肚熟烂,加盐调味。饮汤,食肉。每周2―3次。
3、白茯苓粥
原料:白茯苓粉15克,梗米100克,胡椒粉、盐、少许。
制作:梗米淘净。梗米茯苓粉放入锅,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转用文火炖至糜烂,再加盐、胡椒粉,搅匀即成。每日2次,早晚餐用。
情志调养:
保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修身养性,培养“心静自然凉”的精神境界,不要过于躁动。阳盛之人这时更好动易发怒,故平日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意志锻炼,培养良好的性格,用意识控制自己,遇到可怒之事,用理性克服情感上的冲动。
中医传统疗法:
1、拔火罐
处方:
丰隆(定位: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距胫骨前缘两横指处)
足三里(定位: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约1横指处)
操作方法:
在拔火罐前,应该先将罐洗净擦干,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后点火,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穴位;火还在燃烧时就要将罐口捂紧在患处,不能等火熄,否则太松,不利于吸出湿气,要有罐口紧紧吸在身上的感觉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一般拔5~15分钟就可将罐取下,取时不要强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转动,动作要领是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脱开。
功效:健脾利湿、拔毒泻热、祛除淤滞、行气活血、疏通经络。
2、自我保健按摩:
穴位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以按摩方式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
陈秀华教授指出:以腹部为主,对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阴牌经等特定穴位按摩,可以起到健脾化湿的作用。
(1)旋摩全腹
取坐位或仰卧位,两手重叠,右手掌心贴于脐上,左手掌心贴于右手的手背,两手均匀用力,顺时针方向,由脐向腹部四周逐渐扩大旋摩至腹部四周,再以腹部四周逐渐缩小范围旋摩至脐,如此循环往复,旋摩100圈。
(2)推擦两腿
取坐位,两手拇指张开,大拇指贴于大腿根部的内侧,虎口朝向腿的前面,从大腿根部开始,推擦两腿至踝部,然后两手收回到大腿根部再进行推擦,如此反复 30~50次。足太阴牌经、足阳明胃经都在两腿的前侧,推擦按摩可以健运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推擦时要注意,手掌要贴紧两腿,用力均匀,以产生温热感力度。
(3)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位于髌骨下3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处。取坐位,以左手中指指尖,按揉左侧足三里穴,再以同法按揉右侧足三里穴,两侧时间各为0.5~l分钟。
3、刮痧
对于有腰酸背痛、精神疲乏、胃口不好等症状的人,可用刮痧板在腰背部和足三里穴实施刮痧,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90度进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15分钟。此法可起到健运脾胃、清热利湿、疏通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4、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疗法又称“汽浴疗法”,是利用药物加水煮沸后所产生的药蒸汽熏蒸患处,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可以起到疏通气血、活血化瘀、清热祛湿的功效,是一种有效的中医外治法。可选用黄芩、黄连、车前子、滑石、通草、茵陈、金钱草等清热湿的中药,熏蒸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中药熏蒸的处方还要根据不同体质的人群和病情而辨证加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