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有一些病人因发热要求医生或自行予抗生素治疗。事实上,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并非所有的发热症状都需要抗生素治疗。有些发热性疾病应用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如果盲目的使用,可能会延误病情,并且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这样的疾病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1、 病毒性上呼道感染 因为病毒性感染,白细胞计数常正常或者偏低,伴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根据上呼吸道症状和体征(咳嗽,打喷嚏,流清鼻涕),结合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不高甚至偏低和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做出临床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原体。休息,多饮热水,口服泰诺感冒片,力度伸即可。不需使用抗生素。
2、 风湿热 急性风湿热最常见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多数病人发病前1-5周先有咽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史。大部分病人有不规则的轻度或中度发热,但亦有呈弛张热或持续低热者,脉率加快,大量出汗,往往与体温不成比例。诊断标准包括:
(1)发病前1周有链球菌感染征象:咽喉炎,扁桃体炎或猩红热;ASO阳性;或溶血性链球菌抗原皮肤试验阳性。
(2)全身症状:进行性面色苍白,乏力多汗,心悸,游走性关节痛,发热2周以上。
(3)心脏表现:无其他原因的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第一心音减弱,心尖区二级收缩期杂音,或第三心音增强;心电图PR间期或QT间期延长及ST段改变。
(4)其他表现: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诊断性阿司匹林治疗有效;阿司匹林每天100mg/kg,口服3-5天,体温下降,症状好转,用药期间体温不再增高。
3、 风湿结缔组织病 风湿结缔组织病常常会合并发热,主要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女性多见,尤其是20~40岁的育龄女性。活动期患者大多数有全身症状。约90%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各种热型的发热,尤以低、中度热为常见。诊断标准包括:
(1)颧部红斑:固定红斑,扁平或高起,在两颧突出部位;
(2)盘状红斑:片状高起于皮肤的红斑,黏附有角质脱屑和毛囊栓;陈旧病变可发生萎缩性瘢痕;
(3)光过敏:对日光有明显的反应,引起皮疹,从病史中得知或医生观察到;
(4)口腔溃疡,经医生观察到的口腔或鼻咽部溃疡,一般为无痛性;
(5)关节炎: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2个或更多的外周关节,有压痛、肿或积液;
(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
(7)肾脏病变:尿蛋白>0、5g/24h或+++,或管型(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或混合性管型)
(8)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病,除外药物或已知的代谢紊乱;
(9)血液学疾病: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
(10)免疫学异常:抗ds-DNA抗体阳性,或抗Sm抗体阳性,或抗磷脂抗体阳性(包括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或至少持续6个月的梅毒血清实验假阳性三者中具备一项阳性);
(11)抗核抗体:在任何时候和未用药物诱发“药物性狼疮”的情况下,抗核抗体滴度异常。在上述11项中,符合4项或4项以上者,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可诊断为SLE,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和85%。
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于任何年龄,80%发病于35-50岁,女性患者约3倍于男性。多以缓慢而隐匿的方式起病,在出现明显关节症状前可有数周的低热,少数患者可有高热、乏力、全身不适、体重下降等症状,以后逐渐出现典型的关节症状。诊断标准包括:
(1)关节内或周围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
(2)至少同时有3个关节区软组织肿或积液;
(3)腕、掌指、近端指尖关节区中,至少1个关节区肿胀;
(4)对称性关节炎;
(5)有类风湿结节;
(6)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
(7)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狭窄)。
符合以上7项中4项者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第一至四项病程至少持续6周)。
皮肌炎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即10-15岁和45-60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主要临床表现是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全身症状可有发热、关节痛、乏力、体重减轻。诊断应具备:
(1)四肢对称性近端肌无力;
(2)肌酶谱升高;
(3)肌电图示肌源性改变;
(4)肌活检异常;
(5)皮肤特征性表现。
以上5条全具备为典型皮肌炎。仅具备前4条为多发性肌炎。在诊断前应排除肌营养不良、肉芽肿性肌炎、感染、最近使用过各种药物和毒物、横纹肌溶解、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重症肌无力等。
4、肿瘤血液系统疾病
有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常常以发热为早期表现。
急性白血病:有半数患者以发热为早期表现。可低热,亦可高达39-40℃以上,伴有畏寒、出汗等。虽然白血病本身可以发热,但高热往往提示有继发感染。根据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特点诊断白血病一般不难。大多数患者白细胞增多,超过10×109/L以上者,称为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也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低者可<1、0×109/L,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血涂片分类检查可见数量不等的原始和幼稚细胞。骨髓象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和必做检查。WHO分类将骨髓原始细胞≥20%定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以中年发病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慢性期患者一般有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的症状,但常以脾脏肿大为最显着的体征白细胞数明显增高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细胞为主。加速期常有发热、虚弱、进行性体重下降、骨骼疼痛,逐渐出现贫血和出血。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10%,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20%。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多是老年,起病缓慢,多无自觉症状。早期症状可能有乏力疲倦,而后出现食欲减退、消瘦、发热、盗汗等症状。外周血持续淋巴细胞增多,白细胞>10×109/L,淋巴细胞占50%以上,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淋巴细胞≥4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
5、淋巴瘤:无痛性进行性的淋巴结肿大或局部肿块是淋巴瘤共同的临床表现,但常伴有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诊断时应做淋巴结印片或淋巴结穿刺物涂片检查。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就可以做出淋巴瘤的诊断和分类分型诊断。
6、药物热
某些情况下服用一些药物也会引起发热。较常见的致热药物包括抗生素、磺胺类、异烟肼、丙基硫氧嘧啶、对氨基水杨酸、苯妥英钠等。实际上任何药物都可以引起发热,包括那些以前曾长期使用并且未出现过问题的药物。临床特征包括:
(1)一般于用药后7-10天出现,短者48-72小时就可以出现;
(2)热型没有特殊;
(3)可以伴有药物疹和肌肉关节疼痛等表现;
(4)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
(5)病程后期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以轻度到中度增多;
(6)一般停药后24-72小时热退,但退热时间与药物代谢和排泄速度有关。
上述各种疾病病程中均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但是如果盲目应用抗生素治疗,往往是无效的,甚至延误病情。因此告诫各位,并不是所有的发热都需要口服抗生素治疗,如果出现了发热症状,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尽早做出正确诊断,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