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窝囊肿、小隐静脉血栓形成,这两种疾病并不是疑难杂症,一直也不觉得有什么需要费尽心思的鉴别之处,但是最近的一些咨询和就诊病例,让我不断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误判。
这是一位来自远程咨询的患者。之前有静脉曲张多年,一直并未在意,突然某天出现N窝后方的疼痛,伴有硬块,引起行走不便,到医院就诊,经过常规的超声和医生的判断,诊断为N窝囊肿,并很快安排了手术治疗。遗憾的是,并未找到囊肿,而是有些粘连的血管团,因此患者留下了一个颇为显眼的S型疤痕,但结果还好,患者最终及时解除隐患,避免了深静脉血栓,进而导致肺栓塞的后果。
按理说这么简单的病也出现误判,实在是不应该。对于易诊断疾病出现误判,更多在于就医流程的问题,其实,分析整个就诊流程,才能发现症结所在。
尽管两者发病的原理完全不同,但是在临床表现上有很类似的地方。
外观的确有类似的地方
从疾病临床表现上看:发病的位置均位于N窝,此处是下肢解剖结构相对复杂的地方,当囊肿和血栓在体积比较小的时候,体现于查体都是局部的肿块或者硬结,区别在于囊肿的活动度大,血栓的活动度小,并且出现血栓性静脉炎以后,皮肤与血管粘连更为紧密,如果此处脂肪较厚,活动度就不够精确,仅从医生的经验去判断,容易被习惯所引导,第一反应为N窝囊肿。
从患者个人症状来看:N窝囊肿:N窝区逐渐发生肿胀不适、伴膝后疼痛,触摸可及柔软并具有一定弹性的肿物,部分囊肿可以压迫阻碍静脉回流,引起小腿水肿,甚至形成深静脉血栓。
小隐静脉曲张并发血栓:早期小腿出现肿胀不适,行走后乏力,在N窝出可以触及柔软团块,可以压瘪,形成血栓后突然出现N窝的硬结,伴有疼痛,并与周围软组织出现粘连,血栓可以蔓延至深静脉。
从超声检查的结果来看:N窝囊肿:一般呈液性暗区,边界清晰。小隐静脉血栓:初期超声为不能压瘪的静脉团块,出现粘连后N窝部位软组织杂乱,不易分辨。
避免误判的关键:
1、耐心沟通 获得全面信息
囊肿一般长期存在,在膝关节伸直体位明显,而血栓的硬结往往是短时间内出现,这需要医生与患者进行耐心的沟通,获得疾病进展过程的全面信息。
2、不同专业间加强沟通
超声作为客观的检查对临床医生判定疾病至关重要,在绝大部分医院还无法具备外科医生亲自进行超声的条件下,超声医生与临床医生及时沟通是必要的。
3、不可避免的一个事实
信息传递过程中环节越多,就越容易失真。
而优化就医流程,最终达到精准医疗的必备条件,就是具有超声技术的血管外科专科医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