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期
胎儿的周龄即为胎龄。胎儿期是人体发育的最早阶段,是婴儿出生前在母体子宫内发育的阶段,从受孕到分娩共10个月左右,约280天。此期间由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再继续发育为成熟胎儿。
1、胎儿宫内发育分期
卵子和精子的结合称为受精。正常孕期分为3个时期:
(1)胚芽期(0~2周):受精以后,受精卵由输卵管缓慢向下移动,最后植入子宫内膜,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0~14天。这个过程受雌孕激素的调控和多种细胞因子及宫腔内环境的影响。
(2)胚胎期(3~8周):胚胎处于迅速成长的状态,是胎儿器官、四肢和其他生理系统分化、生成的最重要时期,即关键期,也是胎儿发育的最敏感期。
(3)胎儿期(9~40周):胚胎器官分化进程大致完成后,便进入胎儿期,一般发生在怀孕后第3个月。
2、胎儿期生理功能发育
胚胎期后胎儿的生理功能获得稳步发展。从3个月开始,胎儿能够吞咽和排尿,6个月以后,胎儿能够呼吸和哭泣,7个月以后就具备了子宫外存活能力。在出生前最后的3个月里,胎儿发育的速度变慢。8个月时,胎儿皮下脂肪开始生长发育,这对胎儿出生后的存活有重要意义。
(1)神经系统:胎儿期是脑发育第一次高峰。正常胎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最快是妊娠中期到出生后18个月之间。神经系统最易受到宫内生长发育障碍的影响。
(2)呼吸系统:胎儿呼吸单位到28周才发育完善,如果胎儿在28周前出生,则气体交换困难,难以存活。胎儿肺中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到40周才迅速增加,故37周以下早产儿有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
(3)泌尿系统:36周的胎儿,肾的大体结构已基本完成,但与成人比较还有很大差距,肾小球滤过面积和肾小管容积都相对不足,后者更加明显。
3、胎儿期运动功能发育
胎儿期的反射和胎动是其最初的运动形式,人类胎儿期最初以自发性运动开始。
(1)胎动: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自发的身体活动或蠕动,胎儿8周时即可出现,妊娠28~30周是胎动最活跃的时期。明显的胎动有3种类型:①缓慢的蠕动或扭动,在妊娠3~4个月时最易察觉;②强烈的踢脚或冲撞,从6个月起增加,直至分娩;③剧烈的痉挛动作。
(2)反射活动:3个月的胎儿已出现巴宾斯基反射和其他类似吸吮反射及握持反射的活动。5个月后的胎儿逐渐获得了防御反射、吞咽反射、眨眼反射和紧张性颈反射等对其生命有重要作用和价值的本能动作。
①巴宾斯基反射
此反射最早可在4~6个月的小婴儿身上看到,该反射约在6~18个月逐渐消失,但在睡眠或昏迷中仍可出现, 2岁后则出现与成人相同的足庶反射,若再出现此反射,一般是锥体束受损害的表现。
②吸吮反射
是哺乳动物及人类婴儿先天具有的反射之一,是新生儿无条件反射的一种。当用乳头或手指触碰新生儿的口唇时,会相应出现口唇及舌的吸吮蠕动。出生后3~4个月自行消失,逐渐被主动的进食动作所代替。但在睡眠和其他一些场合,婴儿仍会在一段时期内表现出自发的吸吮动作。若新生儿期吸吮反射消失或明显减弱,提示脑内病变;若亢进则为饥饿表现。1岁后仍存在提示大脑皮层功能障碍。
③握持反射
用手指或木棍触新生儿尺侧手掌、足底或指趾引起指趾屈曲活动。手的握持反射4~6月逐渐消失,为随意动作取代。新生儿期该反射缺失或两侧不对称均为病态,6个月后仍存在也提示大脑疾病。足底握持反射6~12月消失,提前消失多为脊髓发育不良。
4、胎儿期行为发育
(1)视觉的发育
婴儿的视觉器官在胎儿时期已基本发育成熟,双眼的光学性质已经形成。4~5个月的胎儿已能对视觉刺激产生灵敏反应。视觉最初发生的时间应在胎儿中晚期,4~5个月的胎儿即已有了视觉反应能力以及相应的生理基础。
(2)听觉的发育
听觉在胎儿期就已经存在,胎儿听觉感受器在6个月时就已基本发育成熟。胎儿在出生前3个月就可建立听觉。目前认为5~6个月的胎儿即开始建立听觉系统,可以听到透过母体的频率为1000Hz以下的外界声音。因此,实施胎儿音乐教育是可行的。
(3)味、嗅、触觉
味觉感受器在胚胎3个月时开始发育,到6个月时形成,出生时已发育得相当完好。胎儿30天嗅觉感受器开始发育。到7~8个月时,胎儿的嗅觉感受器已相当成熟。触觉的最早表现也是在胎儿期。胎儿在第49天时就已经具有初步的触觉反应。胎龄4~5个月时胎儿已初步建立了触觉反应。
(4)胎儿的记忆
胎儿在妊娠末期(8个月左右)已具有了初步的听觉记忆能力。
(5)胎儿言语
在妊娠中、后期5~8个月,胎儿已经有了初步的听觉反应,有了原始的听觉记忆能力,能大致区分出乐音、噪音和语音,并表现出对语言的辨别和记忆能力。作为婴儿言语知觉由低向高发展的最初阶段---听觉阶段,它是言语知觉最初发生的时期。
(6)胎儿学习的可能性
胎儿在妊娠末期可接受言语、音乐等外界刺激并获得经验,且该经验能被保持到出生后并对其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而记忆是学习的条件之一,因此,胎儿的记忆发展为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