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常常感到手脚冰冷、用热水袋热敷会感到舒服,经期后感到贫血、身体虚弱……
许多女性来月经时都会出现上述的感受。于是,久而久之,坊间开始流行起“月经不调为气虚、血虚所致”的说法。吃红枣桂圆、芝麻阿胶等各种经期滋补方也一直流行不殆。
中医专家提醒,女性要“调月经”,首先要正确辨认自身体质,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滥补误补不但无益,还可能起反作用。
中医的角度讲,月经是“天癸”所产生的。古代有“女人二七而天癸至,七七而天癸竭”的说法,讲的是女性到了14岁左右的年龄,会出现月经初次来潮,到了49岁左右,则会停经,这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
“在中医妇科理论中,月经不调的主因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生活所伤、体质因素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二区副主任曾诚教授说。体质禀赋于父母,但受后天环境、饮食、精神、心理、性格、情绪等因素影响大。因此,体质因素导致月经不调,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月经不调:气滞血瘀型最常见
“气虚、阴虚等体质可能导致月经提前,痰湿、气滞可能导致月经推后。”曾诚表示,气滞血瘀可能导致月经提前,也可导致月经推后,或导致月经忽前忽后。中医调理月经时,会辨证体质,再结合月经周期进行治疗。
“其中,气滞血瘀是导致现代女性月经不调最常见的原因。”曾诚表示,现在高节奏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了过去“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模式。许多女性是“既主外,又主内”,外面学习工作一把好手,回到家一样不少地做相夫教子做家务。生活压力大、生活不规律、性格内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不能正常发泄,都可能导致肝气郁结,血行不畅,从而引起月经不调、痛经,这种情况十分普遍。
对于气滞血瘀的人群,除了食用一些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中药调理月经,还需讲究“心病还得心药医”,需要让她们“淡定”,找到肝气郁结的原因所在。调节心情、减轻工作压力、宣泄排解情绪,这些非传统的治疗方法越来越成为治疗月经不调的重要手段。
误区:气虚、血虚型月经不调其实不多
“我是不是贫血了?”“是气虚还是血虚?”很多女性发现月经不调了,总爱往自己身上“扣帽子”。曾诚说,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女性日常营养丰富和自我保健调养意识增强,气虚、血虚这两个原因引起的月经不调反而不多。
他表示,月经期间看起来脸色发青、发白,很可能暂时性的失血造成的,靠身体代偿可以得到恢复。气虚者,常见于体弱多病,形体肥胖,过度节食的患者,而血虚型的体质多是平时月经量多、子宫肌瘤,或反复多次流产、清宫等,或者分娩时大出血或产后调养失当等原因造成的。
Tips
“大姨妈”怎样才正常?
正常月经周期的判断,除了没有明显疼痛外,均不离“期、量、色、质”四个字。
【期】:指的是周期和经期。从月经来潮的第1天到下次月经的第1天之间的这段时期,叫周期。标准28-30天为一周期,提前或推迟不超过1周为正常。经期一般3-7天。
【量】:正常一个月经周期的月经量30-80ml。按照市面普通卫生巾标准,一张月经浸透10-15ml。粗略地计算,月经期要2-3张卫生巾浸透才算最基本量,少于这个量为月经量少;超过20张则为月经量多。
【色】:正常的月经为鲜红色。
【质】:月经以不稀不稠,无血块为正常。
相关链接
体质多为后天形成,月经不调对后代影响不大
“月经量大、提前的人是气虚体质,生出来的孩子抵抗力差,容易感冒发烧”、“月经量小、拖后是血虚的表现,后代容易不长个”……日前,一则“月经与体质有关,体质不同会影响后代”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
“应该说,体质有一定的家族倾向。”曾诚说,例如母亲有痛经,家中的女儿也有可能会痛经。急躁、抑郁、内向、焦虑的性格也可能有一定的家族性;家族饮食习惯相似,也对体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家族遗传因素、生活环境、精神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才可能影响后代体质,从而影响后代疾病谱。体质多为后天形成,母亲的体质对孩子尽管有影响,不足多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