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介于6.1~7.0mmol/L,餐后血糖介于7.8~11.0mmol/L) 是指糖代谢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我国几次大型全国成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IGT患病率1989年为2.95%,1994年为3.20%,1996年为4.81%,以致目前的接近10%,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IGT人群是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庞大的IGT人群预示着糖尿病暴发性流行的趋势还在继续发展,故必须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IGT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也不算糖尿病,因而许多人根本不当回事。殊不知, 不仅几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要经过IGT阶段,而且一部分病人因长期伴有胰岛素抵抗或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高血压而使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IGT患者首先要注重生活行为规范,尽量做到“管住嘴,迈动腿,清心宁神早睡起”。西医多推荐使用拜糖平、二甲双胍等药物,以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保护胰岛B细胞,纠正糖耐量异常。
糖尿病可以归属于中医学“消渴病”、“脾瘅”范畴,而糖耐量减低则相应为“消渴病”或“脾瘅”的前期或早期阶段。《素问?奇病论》中关于“脾瘅”的论述,“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无论是IGT,还是糖尿病,都是胰岛素相对或绝对分泌不足以及胰岛素抵抗所造成的。从中医角度来看,胰岛素系人身之阴精,是津液的物质基础,只有津液(胰岛素)充足且分布均匀、运行正常,才能形体丰润,精神饱满;而当津液(胰岛素)不足时,就会表现为口干舌燥、身体消瘦、肌肤干燥等症。所以,对于偏瘦型的IGT患者来说,应该补充津液为主,辨证使用消渴方(《丹溪心法》载方。由黄连末、天花粉末、人乳汁(或牛乳)、藕汁、生地汁、姜汁等组成,中一药业的消渴丸即含有此方)、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桑叶、玉竹、扁豆、天花粉、甘草)或益气养阴之剂(如黄芪、边条参、太子参、淮山、玄参、麦冬、女贞子、生地黄、地骨皮、葛根、丹参、桑椹子、天花粉)等,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还能改善口干多饮、疲倦乏力等症状,并延缓、减轻慢性并发症。
偏胖的IGT患者,往往伴有高胰岛素血症,此时就不是津液不足,而是津液过多,而这种过多的津液往往已经变质,不能发挥正常的濡润作用,就像清清的河水变成了洪(浊)水,不但不为所用,反而为害,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之一。
治疗高胰岛素血症的IGT人群或2型糖尿病,就要效仿大禹治水。采取疏导、固堤、分洪、清源等各种方法,使人身之津液恢复正常。
疏导主要是条畅枢机(情绪、应激等),理气导滞,让气血津液运行畅通。可用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四逆散等治疗;
分洪就是化解水、湿、浊、痰、饮等有形之邪。主要包括:1、渗利水湿,方用五苓散(茯苓、泽泻、猪苓等)、春泽汤、苓桂术甘汤、柴苓汤等;2、芳化湿浊,方用加减正气散(藿香、厚朴、陈皮、茯苓等)、平胃散、参苓白术散等;
固堤就是培土,主要表现在:1、温脾阳,方用理中汤(人参、干姜、白术等)、桂附理中汤;2、益脾气,方用补中益气汤(黄芪、白术、人参、当归、升麻、柴胡等)、益气聪明汤等;3、健脾运,方用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等)、保和汤、朴姜夏草参汤等。
正本清源。如清代名家柯琴所说:“壮元阳以消阴翳,逐流垢以清水源”。即用重剂真武汤(熟附子、干姜等)、四逆汤等以温壮肾阳。留得一份阳气,就留得一份生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