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百度“查病”,可参考莫盲信
()新闻回放:患者问病情,医生荐百度
罗小姐今年28岁的罗小姐,前不久发现自己手心出汗严重,10月20日下午上宁波中医院看病。当时她挂的是内科普通门诊一位男医生的号。听见罗小姐的主诉,李医生先是怀疑她得了“多汗症”,但罗小姐觉得可能性不大。医生随后注意到她手上毛发比较重,又怀疑她可能得的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当她向医生询问这种病情的严重程度时,医生让她自己回家去查一下百度。罗小姐说,去医院看病,医生让患者回家查百度,这种事她还是头一回听说。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引起热议,不少网友认为医生不负责;但也有人认为既然女子患的可能是妇科病,普通内科医生不懂并没装懂,推荐她上百度了解一下再也无不可,只是表达得不够明白才引来争议。
()记者观察: 身体不舒服,找百度“查病”
身体不舒服,不看医生问百度?这确实不是开玩笑。一项针对网友的调查显示,42.53%的人每次生病都会利用网络搜集信息,53.64%的人视疾病情况而定,仅3.84%的人从不这么做。
多家医院的临床医生告诉记者,现在有不少人看病前会先上百度根据症状去“查病”,而病情轻重几乎全靠猜。一见到医生,这类“查病族”会直接抛出自己的“诊断结论”,包括已买过某些药品“自治”但效果不理想,然后直截了当请医生“开些更有效的药”或者“看怎么治更好”。如果医生的诊断跟他们所查的结果不同,有的人甚至宁信百度而不信医生。
另一方面,确实也有患者在碰到不懂的医学名词问医生时被推荐“上网查一查”。对此,有医生向记者“吐槽”说,现在每天病人很多,有时确实苦于没时间细讲,如此建议也是出于无奈,让患者上网查询了解一些疾病防治常识,可便于沟通。一般来说,如果医生语气缓和,对意图表达得清楚,患者基本也能接受。
()专家说法:
网络“查病”只能参考
莫盲信“自诊”乱吃药
“上网查病并不完全是坏事。”“触网”多年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刘安平认为,适当利用网络有助于人们了解相关疾病知识,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医学科普作用。但网上信息太杂,医生推荐病人去查要给些具体指导,比如上哪类网站、看哪些专家发表的文章靠谱些。若只是笼统地说“回家去百度”,确实不太负责任,病人也无所适从。
刘安平分析称,网上的医学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类:专业性和非专业性的。专业性较强的医学文章,普通人即使每个字都念得出来,也很可能看得“一头雾水”。毕竟隔行如隔山,这种现象不但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由于病种分得越来越细,即使是医学院科班出身的医生,对于非自己专业所长的医学文章也未必能完全看得懂。而非专业的医学科普文章一般只是泛泛而谈、比较表浅,只讲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有些比方甚至打得不恰当,或易以偏概全,若据此“自诊自治”,其危险性不言而喻。
“因此,对从网上查的资料,即使信息来源较为可靠,也建议大家只作参考,涉及到诊断治疗,还是要找回专业医生。”刘安平称,无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望、闻、问、切还是现代医学的视、触、叩、听的检查诊断法,要做到位,病人和医生都必须面对面,医生有了感性的认知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
()特别提醒:网上“查病”,警惕陷阱
“网络开放性强,信息来源复杂、真假难辨,有时可能被误导了还不知道。”刘安平分析称,网上传播的错误医疗信息既有无意的,也有是故意的,但都可能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陷阱――
无意传播错误信息:这类信息多出现在一些以病种分类的论坛、贴吧上。有些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找到一些被夸得神乎其神的民间偏方,会贴出来跟病友分享和交流。这看似出自好意,但别说是来历不明的偏方,即使是规范的药物,由于每个人的病情都不完全相同,特别是一些特殊而复杂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时连相关专科的医生都要绞尽脑汁,甚至也难免出现误诊或漏诊及治疗偏差的情况,尽管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不会太高,但通常对疾病的诊治因为年龄、性别、种族等个体因素,还存在不同的分型、不同分期等因素,故治疗方案和药物的选择上,都强调个体化和针对性。即便同一类型的疾病可选择同一种药,但用药的剂量和疗程也不尽相同。病友若生搬硬套随意用药,很可能引发大问题。比如大家熟知的白血病,可能公众皆知这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但白血病又分为多种类型和亚型,首先分淋系和髓系,又分急性和慢性,各个系列里又细分为近10个亚型。这些不同的分类和分型,其治疗方案与药物的选择,以及治疗效果和预后都是完全不同的,非专业人员是不可能弄明白的。(请
故意夸大宣传误导:有些受商业利益驱动的网站会打着科普的旗号发表或断章取义地摘录一些专业或非专业的医学文章,故意夸大宣传误导病人,甚者挂出些真假难辨的 “医生”、“专家”当 “托儿”。而没有专业背景帮忙练就“火眼金睛”,一般人还真不容易识破这些“忽悠手段”。受骗的患者因此破财伤身的例子并不少见。
“总之,上网了解相关疾病知识,心里得有几分清醒。”刘安平再三提醒,特别是对一些模棱两可或是一边倒夸某种药物或疗法的文章,或是只提好处不提禁忌和严格适应症的宣传更要特别小心;建议大家小病上社区医院、大病上三甲医院及时就诊,切莫盲目“自诊”、“自治”,以免吃错药更伤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