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腰椎椎管狭窄症?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痛及腰腿痛等常见腰椎病的病因之一,又称 腰椎椎管狭窄综合征,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静或休息时常无症状,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方能继续行走。随病情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二、腰椎椎管狭窄症发病原因有哪些?
其发病原因有先天性的腰椎管狭窄,也有由于脊柱发生退变性疾病引起的,还有由于外伤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或腰手术后引起椎管狭窄。其中最为多见的是退变性腰锥管管狭窄症。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发生退变,造成韧带的增生肥厚及椎体与小关节 的增生肥大,使得一个或多个平面的椎管有效容积变小,导致马尾与神经根受到压迫,从而引起腰腿痛等症状。由于先天或发育性椎管较为狭小,加之中年以后腰椎间盘退变,腰椎椎体间失稳,椎间关节松动,导致腰椎退行性变,腰椎骨质增生,黄韧带松弛,肥厚或内陷,关节突关节松动,增生或肥大,椎板肥厚等均可使腰椎椎管内径狭小,椎管内有效容量减少,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引起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受挤压而发病。
三、腰椎椎管狭窄症主要有哪些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长期反复的腰腿痛和间歇性跛行。疼痛性质为i痛、刺痛或灼痛,有的可放射到大腿外侧或前后等处。多为双侧,可左、右交替出现。间歇性跋行是本病的特征,80%以上的患者有间歇性跋行,常在行走和锻炼以后出现单侧或两下肢麻木、沉重、疼痛、无力、越走症状越严重,常被迫停下休息。下蹲后症状马上缓解,若继续行走则出现同样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尿急或排尿困难等。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肌肉萎缩,以胫前肌及伸拇肌最为明显,肢体痛觉减退,膝或跟腱反射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较少,部分患者可没有任何阳性体征。做腰部过伸动作时,可引起下肢麻痛加重,此为过伸试验阳性,是诊断椎管狭窄症的重要体征。
四、怀疑腰椎椎管狭窄症时,应做哪些检查?
1、一般需要拍摄腰椎正侧位、斜位X线片,有时需加摄过伸过屈侧位片。可见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椎小关节骨性关节炎改变等,多见于腰4-5与腰5骶1之间。
2、腰椎CT或CTM(脊髓造影)能较好地显示椎管横断面形态,可见矢状径小于12mm(此测量准确,临床价值高),有向后延伸的骨刺,椎管内脂肪被挤压移位,硬膜囊变形,椎板的上下关节突肥大或见到黄韧带肥厚(正常在5mm以下)椎间盘突出压迫脊神经,有时也可见到钙化的后纵韧带。
3、腰椎MRI(核磁共振成像)具有独特优势,它可基本代替常规的X线椎管碘剂造影,为临床诊治黄韧带增生肥厚所致的椎管狭窄以及椎管狭窄原因的鉴别诊断提供满意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五、治疗特色?
1、手法治疗: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患者一侧,在腰骶部采用掌根按、揉法,沿督脉,膀胱经向下,经臀部、大腿后部,N窝部直至小腿后部上下往返2~3次,然后点按腰阳关、肾俞、大肠俞、次s、环跳、承扶、委中、承山等穴。弹拨腰骶两侧的竖脊肌及揉拿腰腿部。一助手握住患者腋下,一助手握住患者两踝部,两人对抗牵引。医者两手交叠在一起置于腰4、腰5椎体处行按压抖动。一般要求抖动20~30次。
2、中药物治疗:治宜温经通络,强壮筋骨,可用补肾壮筋汤加减,常用药物有熟地、炮姜、杜仲、牛膝、制狗脊、续断等。气虚血亏者加黄芪、党参、当归、白芍。腰腿冷痛者加鸡血藤、独活、桂枝、淫羊藿。
3、其他疗法:
(1)局部封闭疗法:可进行硬脊膜外封闭,能松解粘连,缓解症状。常用泼尼松龙12.5加普鲁卡因10~20ml,每周1次,3次为1疗程。
(2)卧床休息、应用支具、 消炎止痛类药、肌注降钙素、理疗、骨盆牵引,腰背肌锻炼等。
4、保守治疗后不能缓解症状可尝试手术治疗。目前治疗椎管狭窄症的手术大概分为三类:即单纯减压术、减压+融合术、微创手术。鉴于许多老年患者的身体不能耐受手术创伤,通过保守治疗又不能缓解剧烈腰腿痛症状,可以选择微创介入治疗技术,该技术在局麻下利用影像学 定位技术,将治疗精确到病变部位可以迅速解除神经根受压引起的剧烈根性神经痛。
六、腰椎管狭窄症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腰的保护:睡床要软硬适中,避免睡床过硬或过软,使腰肌得到充分休息;避免腰部受到风、寒侵袭,避免腰部长时间处于一种姿势,肌力不平衡,造成腰的劳损。
2、腰的应用:正确用腰,搬抬重物时应先下蹲,用腰时间过长时应改变腰的姿势,多做腰部活动,防止逐渐发生劳损,因工作性质而用腰过度或已产生轻度劳损时,避免劳损进一步加剧,而最终引起腰椎退性改变。
3、腰部保健运动:坚持腰的保健运动,经常进行腰椎各方向的活动,使腰椎始终保持生理应力状态,加强腰肌及 腹肌练习,腰肌 和腹肌的力量强,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对腰的保护能力加强,防止腰椎发生退行性改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