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骨质疏松”越来越为大家所熟悉。那么什么是骨质疏松,为什么会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就是“缺钙”吗?为什么我每天都喝牛奶、吃钙片,却仍然骨质疏松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顺聪主任医师为我们揭示“骨质疏松”这个疾病的“前世今生”。
1、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骼疾病:人到老年,随着激素、代谢水平的改变,致使体内活性维生素D缺乏,继而引起机体对钙的利用率下降,骨量减少;同时由于老年人肌肉平衡能力下降更易跌跤,造成老年人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大大上升。此外,女性进入更年期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所致的体内雌激素骤减,也会导致骨量丢失,加速骨质疏松的进程。张顺聪主任医师指出,所谓骨质疏松症,绝非是简单的“钙摄入不足” ,也并非只要多吃点骨头和钙片就可以解决问题;究其原因是人体对钙的吸收能力不够,换句话说就是即使整天都吃钙片,若身体无法把钙有效地吸收进入骨骼,骨质疏松还是一样会发生。
2、骨质疏松症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呢?
单纯的骨质疏松,本身在多数时候并没有症状,因此有医生称其为“寂静的疾病”。随着骨质疏松越来越严重,可能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这种骨折尤其好发于脊椎、髋部和腕部,导致腰背疼痛、身高缩短、驼背畸形、髋部及腕部剧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
同时,也有部分骨质疏松患者可在轻微的外力下造成不能为X线检查所发现的微骨折,致使治疗延误,使患者长时间的受到顽固性骨痛的困扰。据相关的统计,老年人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髋部和脊柱骨折,1年内死亡率高达20%,致残率更是高达惊人的50%,已经引起国际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3、我对骨质疏松很担心,该怎么办呢?
张顺聪主任医师介绍,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改变涉及内分泌系统、骨骼运动系统和血液系统等多个系统,一旦其发生,逆转病程存在难度,引起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究竟该怎么去预防呢?坚持喝牛奶?多喝排骨汤?每天吃钙片?每天晒太阳?为什么我坚持喝了几年的牛奶,最后还是骨质疏松骨折了?以上都只是抗骨质疏松方法中的一部分,张顺聪教授指出:正是由于骨质疏松的发生是多系统病理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决定了抗骨折疏松治疗势必需要多管齐下,也就是这里要给大家推荐的抗骨质疏松“三板斧”――饮食+运动+药物。
首先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合理饮食,为了维持骨骼健康,每日人体需要从饮食中摄入足量的钙和维生素D。
钙是生产骨质的原料,而维生素D则是促进胃肠道吸收及机体利用钙的先行官,老年人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仅为成年人的三分一左右,所以在补钙的同时,通常都需要增加维生素D的补充。营养学研究提示,老年人每天钙的摄入量应不少于800-1000毫克,含钙高的食物包括各种奶制品、豆制品、泥鳅、河蚌、螺、虾米、小虾皮、海带、酥炸鱼、牡蛎、花生、 芝麻酱、豆腐、松籽、甘蓝菜、花椰菜、白菜、油菜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品有禽类、蛋类、动物肝脏、深海鱼肝油等。
其次,除了合理的饮食,维持每日适量的运动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适量的户外运动,并保证充分的日光照射,在预防骨质疏松中具有重要作用。适当运动可以增加骨骼肌肉系统强度,对骨骼健康最为有益的运动是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爬楼梯、网球、跳舞、太极等,均可强化骨骼系统,增强平衡能力,减少骨折发生机率。
而药物治疗,除了上述所提到了单纯轻度骨折疏松时所需要补充的钙剂和维生素D。尚需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选择性的应用双膦酸盐类、雌激素、锶盐等药物治疗,以针对性的提高骨量,逆转骨质疏松病程。
综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顺聪教授介绍,只要合理地运用好抗骨质疏松的三板斧,细心的做好平时的观察工作,就一定能够有效地避免骨质疏松给人们带来的常见危害。
骨质疏松就医小贴士
虽然单纯的骨质疏松是“寂静的疾病”,但并不是一点征兆也没有。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当您或您家里的老人,有以下情况均应警惕骨质疏松:
1、身高变矮、弯腰驼背
2、腰背酸痛、活动加重、休息无法明显的减轻
3、营养状态差,厌食偏食或胃肠道疾病所导致的营养不良
4、嗜烟嗜酒人群出现周身骨骼疼痛
5、慢性疾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慢性肾炎、红斑狼疮、类风湿)易患骨质疏松症,而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多发性内分泌病、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支气管哮喘病、肺心病、强直性脊柱炎等多种疾病都容易继发骨质疏松症。
6、年龄因素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中占很大比重,在女性绝经前后,也就是45-50岁,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而男性一般在60岁之后也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