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肺炎球菌,是革兰氏阳性双球菌,兼厌氧菌, 1881年由Sternberg和Pasteur分离出来。我有好多个名字如:巴斯微球菌、肺炎球菌、肺炎双球菌,直到1974年才被人们正式叫做肺炎链球菌。
由于我的外面包裹着一层荚膜多糖,荚膜多糖具有致病性,也就是常说的抗原,而荚膜多糖决定了肺炎球菌的血清型,这样我就有个大家族,已有≥90种血清型。这样造成了大家很多麻烦,想将我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防掉是不可能的,大家都幸运的是,研究发现7种主要血清型导致80%以上侵袭性病例。针对这些荚膜多糖所产生的抗体可对人体产生保护作用,疫苗也是以此为基础研制和产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7价结合疫苗。我是引起2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20万儿童死于在我的手下,占发展中国家死亡人数的9%,其死亡率超过任何一个可以疫苗预防的病原菌。
1977年,Overturf等发现我特别喜欢功能上或解剖上脾缺如病人,特别是具有镰状红细胞性贫血患儿,是我引起全身侵袭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从而认为这一由我引起的全身性疾病称为侵袭性肺炎链球菌疾病(Invasive pneumococcal disease, IPD)。
我非常的厉害,经常定植于健康人群的咽喉和鼻咽部,可以直接播散到邻近粘膜组织,引起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和肺炎;也有少部分细菌侵入粘膜到达血流引起侵袭性感染,如菌血症、脑膜炎、化脓性关节炎和骨髓炎等。无症状鼻咽部携带病菌在临床上最常见,也是造成IPD流行的主要传染源,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中病原的无症状携带率也很高(≥50%),尤其是日托机构和拥挤场所的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带菌率逐渐下降。一般于生后数天就可以收集到病原菌,但高峰年龄往往是生后2~3岁。
我喜欢2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还有集体看护的儿童(幼儿园/托儿所),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有慢性心、肺疾病,尤其是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和有心力衰竭、糖尿病、免疫缺陷的如:患有需要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放射治疗的疾病,如恶性肿瘤等,肾衰或肾病综合征,先天性免疫缺陷病(HIV感染)人们。
我引起的肺炎典型的表现是突起寒战、高热、胸痛、咯铁锈色痰,然而临床表现的变异较大。呼吸道症状可有可无,尤其在单纯菌血症患者。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在15-20%的病人中出现,有时甚至可能是临床主要表现。婴幼儿和高龄患者更缺乏特异的症状及体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许多患者可以没有发热,只有在局部体征异常、呼吸频率增快时才会怀疑肺炎 。
抗生素应用以前,我引起的全身化脓性病灶比较常见。化验检查提示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多数有核左移及中毒颗粒,但也有一部分病人的白细胞总数正常,由于低氧、溶血、心肌和肝脏损害,可出现血清胆红素、肌酐、转氨酶等的升高。
青霉素作为治疗我感染的标准药物,在临床应用已经超过半个世纪。口服青霉素V(3-4g/d,Tid或Qid)可以治疗轻症肺炎链球菌感染,重症患者则需静点青霉素G(1-3g,q6-8h,iv)。然而,自1967年首次在澳大利亚发现耐青霉素的我起,世界许多地方不断发现对β内酰胺类、红霉素、四环素、磺胺甲基异恶唑、氯霉素和克林霉素等耐药菌株,并出现日益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欧洲及美国14个中心分离的1856株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1992、1993年分别为8.3%、12.2%,而到了1997、1998年监测结果显示增至19.3%。
大多数对青霉素敏感性降低的菌株对第三、四代头孢类抗生素都比较敏感,如头孢噻肟钠、菌必治、马斯平等,但总有一些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交叉耐药的菌株,因而对这些药物的耐药菌株也在不断增加。在口服抗生素方面,阿莫西林具有很好的药代动力学,吸收好、半衰期长,与青霉素V比较具有较低的蛋白结合率[30],而且口服头孢菌素疗效不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因而阿莫西林是治疗青霉素敏感性降低菌株的又一个很好的选择。
好可怕呀!不用怕我也不是哪么不讲道理,只是不要小看我就行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