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学龄青少年因学业繁重,伏案时间过久,体育活动少,致使颈椎产生一些病理改变,出现以颈痛为主症的一系列症状,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如得不到正确处理,进一步发展可成为颈椎病。
1、患者分类
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分为气滞血瘀、痰浊内阻、肝郁血虚三种类型:
(1)气滞血瘀:痛处固定、按之痛甚、或向肩臂放射、或伴手臂麻木、舌质暗,脉弦等症。
(2)痰浊内阻:头痛头晕、恶心欲吐、食欲不振、胸腹满胀、苔白腻、脉濡缓等症。
(3)肝郁血虚:精神萎靡、性情急躁、视力减退、嗜睡或失眠、多梦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舌淡苔薄,脉细弦等症。
2、治疗方法
治疗采用根据孙树椿颈椎病治疗手法整理旋转托扳手法:先采用松筋手法放松肩颈部,一手托患者下颌,另手托颈后部,轻柔旋转搬动颈椎;最后辨证点穴,消除症状。
患者每周治疗三次,治疗周期为两周。嘱患者练习颈部屈伸旋转功能锻炼,每天两次,每次5至10分钟,并注意改变不良坐姿,增加体育锻炼时间。
目前学龄青少年由于繁重的课业负担、不良的姿势体位、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的缺失或减少等因素,颈痛出现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学龄青少年颈痛患者除了颈臂痛外,还可能伴发头痛头晕、视力下降、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直接影响学习成绩。颈痛是学龄青少年颈痛患者的主症,临床表现多为颈肩部疲惫酸痛,部分患者由于发病隐匿可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学龄青少年颈痛主要是由于颈部力学系统平衡失调造成的,颈椎节段不稳和生理弧度的改变导致颈椎生物力学系统失衡,刺激周围的组织结构进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它与颈椎病颈椎病有明显不同,尽管二者临床症状十分类似。
人体颈椎稳定性由两方面来维持。一是内源性稳定:包括椎体、附件、椎间盘及相连的韧带等静力平衡,提供颈椎稳定的基础并限制超生理范围的过度活动。二为外源性稳定:由颈肩部肌肉的张力和收缩力来调节和控制,是颈椎体位维持和运动的原始动力,此为动力平衡。颈部肌肉是维持颈椎生理弧度和颈椎稳定性的重要保证,颈椎的运动是在神经和肌肉的协调作用下完成的,主动肌负责发动和完成运动,而拮抗肌往往是控制和修正运动。颈椎周围的肌肉是维持其稳定、保持姿势、提供活动的必要条件,发达的肌肉可增强颈椎的稳定性。导致青少年颈部慢性劳损的各种因素,使颈部长时间处于肌肉不协调的位置,动力肌与拮抗肌抗阻疲劳而功能下降,导致颈椎动态平衡失调。随着颈部肌肉张力增高,肌肉紧张、痉挛,进一步导致其代谢异常,日久造成颈肌衰弱,从而导致外源性稳定的破坏。颈部肌力异常使颈椎长期处于非平衡力作用下,必然导致颈椎节段不稳和生理弧度的改变导致颈椎生物力学综合失衡,进而使解剖学和组织学产生改变。学龄青少年颈痛的X线表现绝大多数为颈椎生理弯曲异常、环枢关节不对称,颈椎生理弯曲异常者较高。
学龄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时期,属于中医所谓“稚阴稚阳”之体,生气灵活,治疗 “随拨随应”,只要治法准确,就能取得良好疗效。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可以运用正骨手法,在这里我们采用根据孙树椿颈椎病治疗手法整理旋转托扳手法,先松筋手法放松肩颈部,然后一手托患者下颌,另手托颈后部,轻柔旋转搬动颈椎,调整失稳颈椎的解剖位置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颈椎的病理变化。另外配合点穴放松颈部过高的肌张力,调整颈部肌群的协调和平衡,可以针对性的缓解患者的症状。
运用根据颈椎病治疗手法整理旋转托扳手法治疗青少年颈痛,具有良好效果,通过治疗不仅症状可以缓解,而且椎间盘退变和继发病变是可以逆转的,X线表现可以恢复正常。
3、结论
(1)青少年颈痛在学龄期已为多发病症,应引起家长和相关部门的重视。
(2)青少年颈痛的病变性质应为功能性改变,属于可逆变化,干预方法合理,颈部的病理变化可以恢复正常。
(3)对其的命名尚有待商榷,由于以颈椎的失稳为主,我们建议可称为:青少年颈椎失稳综合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