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股沟管疾病是常见多发病,包括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隐睾等,面临开放鞘状突(PPV)和对侧隐性开放鞘状突(cPPV)的处理选择。
传统开放经腹股沟入路手术高位结扎开放的鞘状突或疝囊,治疗效果可靠,不需经腹腔操作,费用不高,但也存在不足。
开放手术需逐层打开腹股沟管壁,术后留有疤痕,可能发生慢性腹股沟痛;术中需沿着疝囊或鞘膜游离一段精索和输精管,可能误伤或误扎;术后可能发生阴囊血肿或水肿、医源性隐睾;一侧腹股沟区手术,不能探查对侧,除非在对侧另做切口;术后复发率0.8-4%左右。
随着腹腔镜在小儿腹股沟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其优势更为明显。腹腔镜下可观察并处理患侧开放鞘状突;同时可观察到,在单侧患病小儿中,近三分之一到一半其对侧亦存在开放鞘状突。cPPV可称隐性开放鞘状突,术前B超检查未能发现,且未表现出任何症状。经脐腹腔镜手术中,是否同期探查对侧已不成为问题。但对cPPV是否同期处理目前存在争议。cPPV存在,并不必然出现有症状的疝或鞘膜积液;但PPV是发生疝或鞘膜积液的必要条件。临床诊疗中,常可见小儿一侧腹股沟疝、鞘膜积液或隐睾术后,经数月至数年间,因对侧再次出现症状需第二次手术治疗。 若能消除cPPV,即可最大程度避免二次手术。腹腔镜下不增加切口即可完成对侧探查并同期处理。目前的难点是,术中发现cPPV时,如何判断哪些cPPV是可能发生异时疝或鞘膜积液的,需要同期处理;哪些是不需处理的,以免增加不必要的创伤。但是,目前在国内外判断标准未能明确。经过腹腔镜技术一系列改良,我们在腹腔镜下处理PPV的手术方法更为简便、有效、安全、微创。当腹腔镜下发现cPPV时,即同期处理,并未增加手术并发症,且最大程度消除术后隐患。
腹腔镜治疗的优势还体现在:切口隐蔽、微创、美容、保留了腹股沟管壁完整性、避免慢性腹股沟区痛、术中不需游离精索和输精管、术后少见阴囊血肿或水肿等;可进行“一日外科”手术。
腹腔镜的不足在于费用贵;术中穿刺可能误伤肠管、血管;经腹腔操作可能带来肠粘连等隐患,亦不能杜绝术后复发。但随着技术熟练度提高,有经验医生可避免术中误伤;复发率趋向减少;术中不侵扰肠管,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等可减少或避免肠粘连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