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疝---即人体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多发生在腹部,又以腹股沟区多见。俗称“小肠气”。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微创普外科侯东生
病因:一、腹壁强度降低:1、先天性:腹膜鞘状突未闭、腹内斜肌下缘高位等。2、后天性:a)手术切口或引流口愈合不良 b)外伤、炎症、感染等
二、腹内压力增高: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晚期妊娠、腹水 举 重、 婴儿经常啼哭及腹内肿瘤等。
症状:1、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站立活动时出现渐增大,卧床休息时可消失),有时可坠入阴囊,一般无特殊不适,部分病人由于肠管坠入疝囊内可以引起腹部不适。
2、偶有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的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影响起居。发生疝内容物嵌顿时,疝块突然增大且无法回纳,伴明显疼痛,有明显触痛。若同时伴有血供障碍会出现绞窄性疝临床症状,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肠坏死、肠瘘等并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
类型:
易复性疝:指疝内容物能很容易地完全回纳腹腔。一时性腹内压骤然升高时疝出,平卧自然或用手轻推即可还纳入腹腔。
难复性疝:指疝内容物不能完全还纳入腹腔,但又不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
嵌顿性疝:当疝环较小而腹压突然增高时,疝内容物强行扩张囊颈进入疝囊,随后因囊颈的回缩将疝内容物卡紧,使其不能回纳腹腔。
绞窄性疝:嵌顿性疝如不能及时解除,致使被嵌顿的疝内容物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坏死时,称之为绞窄性疝。
诊断:疝气应该到普外科就诊,根据临床症状及医师体查多可确诊,必要时行B超检查。
治疗:
一.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修补。手术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种:
1.传统的疝修补术:疝囊高位结扎术+修补术(加强腹股沟管前壁、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疝成形术;这种术式已被临床证明是有效、可靠的;但手术创伤较大,且大多需要改变正常的解剖关系。
2.无张力疝修补术:人工网片疝修补,这种手术目前被临床广泛采用。其具有创伤小,无张力,不需要改变正常的解剖关系,且能一次修补斜疝、直疝三角的特点。
3.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LRIH):(推荐)具有明显的微创优点:创伤小,疼痛少,恢复快,病人很快回复曰常的生活和工作。既能达到高位结扎疝囊又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目的,避免损伤腹股沟管区的生理解剖结构,达到了无张力性修补,手术时间短,术口小,疤痕小,术后疼痛较开刀术式明显减少。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成熟,目前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又细化为经腹腔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和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我们医院开展微创疝高位结扎和修补手术有十多年的历史,己为近2000多名腹股沟疝患者施行该手术,效果非常好。并将该项手术技术推广到全国数十家医院。
二.非手术治疗:
1岁以下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建议疝气带治疗,部分患儿可获得治愈 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但在我院很多老年情况差的病人,我们在局麻下行小切口微创疝修补术,收到良好的效果。
小儿腹股沟斜疝:
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运动,解便后,在腹股沟处会有一鼓起块状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有可能在卧床休息或睡觉后自行消失,严重者会腹痛,恶心,呕吐,厌食或哭闹不安。
1岁以下下婴幼儿可暂不手术,建议疝气带治疗
手术治疗:2岁--13岁小儿斜疝需要行疝的高位结扎手术,和成人斜疝不同,小儿斜疝多是发育过程中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完全造成,腹股沟区无肌肉薄弱因素或即使腹壁有薄弱处,以后也可经过发育而加强。国内外的外科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实践,一致认为小儿斜疝只要作单纯的疝囊高位结扎即可达到根治的目的。我院1994年首创微型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在国内开展早,技术成熟。侯东生教授1997年首创提线针法微型腹腔镜小儿疝高位结扎术,用一孔法对患儿疝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其创伤更小,病儿恢复更快,治疗效果更好。病儿腹部只有很小(2毫米) 伤口,住院时间短(2-3天)。己经在全国多家医院推广。
建议:一般均需由专科医生诊治后再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何种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