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是危害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健康与生命的残酷“杀手”。据统计,每1000个新生儿中约有6个患先天性心脏病。按人口出生率及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估计我国每年有15-20万病儿出生。在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中,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肺动脉瓣狭窄是临床最常见的几种先天性心内畸形。由于先天性心脏病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有的外表上与健康的孩子无两样,甚至不影响孩子吃饭及发育,故往往不易引起家长的重视,但先心病其实是一种限时性疾病,过了一定年龄段就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完全丧失治疗机会,给患儿及家庭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该病自然死亡率的关键。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何建新
当一个病人不幸被发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后,接下来需要面对的就是怎样治疗的问题。目前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不外乎两大类:外科手术和内科介入治疗。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病人而言,往往会出现,心外科医生建议病人尽快“开刀治疗”,心内科医生则认为可以“导管介入治疗”。在这样的情况下,病人往往会莫衷一是,不知道听谁的好。实际上,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是有优点,也自然有其局限性。
1、外科开胸修补术
直接开胸,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修补术。几乎可以用于任何“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适用范围极广。但其最大的缺点是创伤大、手术疤痕比较明显,一些所谓的“微创”或“侧切口”手术因为其体内组织损伤可能更大而正受到内行的质疑。体外循环后可能导致的脑损伤及神经精神功能障碍也是人们不能忽略不计的问题。另外手术后在胸前留下永久疤痕,使患儿身心及人格受到永久损害,不利于患儿的全面健康成长;
2、心导管介入治疗术
它是近十五年来在心脏病介入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支学科。通过穿刺股动脉或股静脉,插入特制的导管,将特制的封堵器由外周血管送入达到所需要治疗的病变部位,将封堵器释放并固定在病变部位,以达到治愈的目的。介入治疗术的出现使先心病的治疗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目前已成为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它具有明显的优点:不需要开胸,不留刀痕而不影响美观;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一般住院4-5天即可出院;治疗效果好。封堵器植入后当时异常血流即可完全阻断,1个月人体自身的内皮细胞就已覆盖在其表面,3个月后内皮细胞就完全将封堵器包埋,不会发生封堵器脱落。当然,先心病介入治疗有其非常严格的适应症,不是任何先心病人都可以进行介入治疗的。目前,肺动脉瓣狭窄的球囊扩张术及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已基本代替了既往的开胸手术治疗;对于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目前主要适应于直径36mm以下的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则适应于除干下型以外的各类室间隔缺损病人。
总而言之,天下没有十分完美的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甚至相同类型的先心病,适用的方法可能是不同的。应该根据病人的情况、方法的安全性等具体情况进行判断,选择对病人最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