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慢性疾病,由于缺氧,患者的嘴唇常为蓝色,因此“蓝嘴唇”成为这一特殊患者群的代名词。那么肺动脉高压究竟是种什么样的疾病呢?有什么样的危害?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中需要注意什么?我们又能为“蓝嘴唇”做些什么呢?
肺动脉高压是什么疾病?
说到高血压,我想大家都会有一定的概念,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这里所指的血压为通过测量上肢动脉(肱动脉)血压反映的“体循环-体动脉”血压,而人体内除了体循环之外,还有另外一套重要的循环:肺循环,人体通过这一循环为全身各系统提供氧气,肺循环中的肺动脉压力增高即为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位于胸腔内,我们无法通过象测量血压这样的简易方法测得,而需要通过从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右心导管),经右心再到肺动脉进行测量,因此,其诊断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平均压≥25mmHg。
右心导管术为有创操作,相对复杂,心脏彩超能为我们提供诊断肺动脉高压的初步线索。通过心脏彩超我们能粗略估计肺动脉收缩压,当肺动脉收缩压在36~50mmHg之间时,需考虑进行右心导管检查,以进一步明确是否有肺动脉高压,并有助于明确肺动脉高压的类型。
肺动脉高压有何危害?
在肺动脉高压这一疾病中,肺循环压力增高,继而引起右心负担加重,右心长期高负荷工作可导致右心增大,而右心增大又可压迫左心,引起左心功能也下降,最终左、右心功能衰竭。无论是早期的右心功能不全还是最终的全心功能不全,均可引起体内脏器的供氧不足,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尤其是在活动后呼吸困难加重,运动耐力下降,生活质量受损;同时可能合并体循环障碍,表现为下肢水肿、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肝功能异常,甚至休克、昏迷。
肺动脉高压患者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肺动脉高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1、吸氧:有助于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心肺功能,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氧疗;2、按医嘱用药:肺动脉高压治疗可能涉及利尿、扩血管、抗凝等多方面,在患者的长期治疗中,医患之间的良好互动非常关键,患者一定要严格遵从医嘱用药,而医生也应该按照患者的治疗反应及时调整用药;3、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各种药物有治疗作用也可能会有不良反应,患者要注意观察并及时向医生反映,比如利尿剂可能会导致体内盐份(电解质)丢失、脱水而出现乏力、倦怠、心悸,需要定期复查体内电解质,抗凝药物使用时要注意抗凝是否达到治疗目标、警惕过度抗凝、注意各种出血现象,扩血管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导致低血压或因为颅内血管扩张而出现头晕、头疼、恶心、呕吐等,一旦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均应及时就医;4、定期复诊: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各种检测指标进行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患者生活中各种可能加重心功能负担的因素均需要向医生咨询,比如怀孕、长时间户外运动、高原旅游等。总之,肺动脉高压患者治疗、观察过程中,出现任何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或预计可能出现新的加重因素,均应向经治医生咨询,医患共同面对,才能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我们能为“蓝嘴唇”做些什么呢?
肺动脉高压――“蓝嘴唇”这一特殊人群,是特别需要关注的人群。在中国,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用药绝大部分还在医保报销范围之外,如西地那非、他达拉非、波生坦、安立生坦等等,因此,一旦诊断为“肺动脉高压”,就意味着沉重的医疗经济负担。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肺动脉高压治疗用药能被纳入医保范围,为“蓝嘴唇”提供更多的用药选择。
肺动脉高压以前认为是罕见病,实际并非如此,而是比较常见。在此,我们呼吁更多的医务人员,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内科、心外科、儿科、妇科等相关学科的更多医务人员关注这一群体,全面提升我国肺动脉高压诊治水平,为“蓝嘴唇”提供更为切实的医疗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