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三叉神经痛(ICD-10:G50.0)行立体定向导航下半月节射频热凝术。
(二)诊断依据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张勇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病史
(1)疼痛局限于一侧额部、颜面、上、下齿槽等部位,疼痛突发突止,持续时间短暂,约数秒或数分钟,疼痛性质呈刀割样、电击样或撕裂样剧烈疼痛;
(2)疼痛表现双侧者少见,可因洗脸、刷牙、进餐、说话等机械性刺激诱发疼痛发作;
(3)疾病后期,疼痛可呈持续性,因疼痛患者不能进食,甚至不敢说话;
(4)服用卡马西平有效,患者往往因疼痛加重,需要加大卡马西平用药剂量。
2. 体征
一侧鼻翼旁、上唇、下唇及面颊部有扳机点,神经系统检查体征正常。
3. 辅助检查
(1)颅脑CT/MRI排除桥小脑角肿瘤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2)颅脑3D-TOF-MRA检查了解三叉神经根有无血管相邻。
4. 鉴别诊断
颅脑CT/MRI发现桥小脑角肿瘤,不列入本路径,按桥小脑角肿瘤手术诊治。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1.诊断明确,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全麻手术者;
2.药物治疗无效或者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
3.医生详细告知射频热凝术可产生面部麻木,有一定的复发机率,仍要求行射频手术;
4.无法切除的肿瘤或血管瘤,病人因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5.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伽马刀或神经阻滞治疗效果不佳或复发。
(四)标准住院日为3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G50.0三叉神经痛疾病编码;
2.患者要求行射频热凝,无手术禁忌症;
3.单纯为三叉神经第1支疼痛者,行射频热凝术容易产生角膜反射消失,故不进入该路径;
4. 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全麻手术者。
(六)术前准备1天
1.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三大常规、血型。
(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艾滋病、梅毒)
(5)心电图、胸部X光片。
(6)颅脑MRI及3D-TOF-MRA。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选用头孢二或三代抗菌素。
2.术前预防性用药:一次剂量,术前30分钟。
3.术后无需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天
1.麻醉方式:局麻。
2.手术方式:立体定向导航下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
3.术前用药:阿托品0.5mg肌注,备硝酸甘油控制血压用。
4.术前准备:安装立体定向导航头架,送CT室在螺旋CT扫描下定位病侧卵圆孔,并以半月节为靶点,利用导航系统计算穿刺角度以及深度。
5.术中用品:心电监护仪、三叉神经半月节穿刺针、温控射频仪。
(九)术后住院恢复1天
术后返回病房,卧床休息1~2小时,即可进食、下床活动,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或血肿形成。
(十)出院标准
患者三叉神经痛明显好转或消失,穿刺点无渗血或血肿,可予出院。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少数患者术中加热毁损操作时会出现一过性心率下降,导致血压下降情况,考虑为术中射频针穿刺经过卵圆孔进入梅克尔腔时,刺激迷走神经引起心律下降,术前应用阿托品0.5mg 肌注可以预防。
2.部分患者术后出现患侧面部感觉麻木,考虑为感觉神经损伤引起,随访3-6月后症状减轻,对日常生活无影响。
3.少数病人出现咀嚼无力,考虑损伤三叉神经运动支引起,随诊1-2月后均能自行恢复。
?
4.极少数病人出现角膜反应迟钝,考虑损伤三叉神经第1支所致,需及时应用抗生素眼膏、外用眼药水预防角膜溃疡,能逐渐恢复正常。
5.面部带状疱疹,考虑病毒性感染引起,予以抗病毒等治疗后能治愈。
6.术后极少数患者原疼痛不一定立刻消失,有可能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