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与标准剖胸手术治疗肺大疱的治疗特点及疗效。方法 自1995年5月~1998年8月共对68例有症状的非气胸肺大疱患者在胸腔镜下进行肺大疱切除,同期1994~1998年共对31例肺大疱患者进行剖胸肺大疱手术。对两组病例的手术创伤、出血量、术后疼痛及长期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VAT组在术中出血、术后胸液量、术后杜冷丁止痛剂量、术后症状改善及防止术后气胸发作等方面均较开胸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VAT手术在肺大疱治疗方面较剖胸手术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术后气胸发作率低。
肺大疱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着肺大疱的增大,患者可出现逐渐加重的活动性气短、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气胸发作。肺大疱的手术治疗既往多采用剖胸手术,自引进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以来,越来越多的患者与手术者乐于接受这种创伤更小的手术方式。我院自1995年5月~1998年8月共对68例有症状的非气胸肺大疱患者进行VAT手术,另外自1994年~1998年8月共对31例肺大疱患者进行剖胸手术。我们对这两组病人就手术创伤性、出血量、胸管停留时间,术后疼痛及远期疗效等比较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有呼吸系统症状,胸片检查提示单侧或双侧肺大疱,当时无气胸发作患者。VAT组68例男63例,女5例,年龄由31~72岁,平均年龄52.5岁。有慢性咳嗽的35例,胸闷17例,活动后气短31例,曾有气胸发作的25例。X线或CT检查发现左侧肺大疱16例,右侧肺大疱27例,双侧肺大疱25例,提示合并肺尖部陈旧性肺结核34例。肺大疱大于一侧胸腔1/4的29例,大于1/2的7例。剖胸组31例,男27例,女4例,年龄28~69岁,平均47.3岁,具有慢性咳嗽的12例,胸闷11例,活动后气短15例,曾有气胸发作的13例,X线检查提示左侧肺大疱9例,右侧13例,双侧9例,肺尖部有陈旧性结合的17例,肺大疱大于一侧胸腔1/4的15例,大于1/2胸腔的2例。
手术方法:两组病人均使用双腔气管插管复合麻醉。开胸组取常规后外侧标准剖胸切口,于第4或第5肋间进胸,游离暴露肺大疱后,巨大的肺大疱于底部钳夹切除,切缘丝线交叉褥式缝合或丙烯线连续双层缝合,散在的狭窄肺大疱结扎或缝扎,宽底肺大疱楔形切除。肺气肿严重者或存在弥漫性小疱者胸壁喷涂滑石粉减少胸膜摩擦。VAT 组手术切口分为三种:A:常规三切口方式,即在腋中线第7肋间进胸腔镜,前胸第3或第4肋间取2cm操作口,后胸壁与胸腔镜切口同一肋间作0.5cm小切口。此类切口主要用于肺大疱巨大而粘连较少的患者。B:结合使用针形胸腔镜的三切口,即除进胸腔镜的切口为2cm外,另两个切口均为0.5cm切口。此类切口主要用于肺大疱稍小而较年轻的无粘连患者。C:前胸辅助3~5cm切口的三切口方式。此类切口主要用于有陈旧性结合并粘连较广泛的患者。肺大疱切除使用内镜切割吻合钉咬接处丝线8字缝合,肺气肿严重者于缝合的边缘喷涂生物封闭胶及胸壁摩擦后喷洒滑石粉。
结果:两组手术均无手术死亡。剖胸组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1例为消化道出血,1例术后出血再开胸止血,1例室性心律失常。VAT组术后并发症5例,其中2例为室性心律失常,1例轻微脑梗塞但未形成后遗症,1例右侧巨大肺大疱切除后复张性肺水肿,经机械通气2天康复。另1例肺复张不良,手术后再行VAT手术松解粘连,术毕持续负压吸引,肺完全膨胀出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