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指(趾)切除与矫正通过一次手术就能完成吗
一般来说,多指(趾)切除与相邻指(趾)的畸形矫正同时进行,有时需利用多余指(趾)上的筋膜、肌腱、甲床需要移植到相邻(趾)指,整形和重建相邻指(趾)的外观和功能。但对于相邻指(趾)复杂畸形随着生长发育可能再次出现畸形,可能需要二期再次矫形。
2、多指(趾)畸形切除后怎么矫形
根据患指(趾)畸形的不同程度,矫正方式也不同。存在骨结构发育异常的畸形,为了纠正力线异常,需行截骨矫正;存在肌腱止点异常及发育异常,为平衡纵向不稳,需行肌腱移位和重建;多余指切除后,相邻指(趾)外形大小异常,为使指(趾)更为美观,往往需行筋膜瓣填塞或多余指(趾)移植矫正。
3、多指(趾)手术切除后为什么仍然可能出现畸形
多余指(趾)畸形的出现主要是胎儿肢体分化发育时出现异常,常常由于环境和基因决定。畸形指(趾)往往出现多结构的异常,如:血管、神经、肌腱、骨骼等复合畸形,有些畸形是目前医学所不能解决的难题。在肉眼评估和体查下对多余指(趾)切除、相邻异常组织进行修复重建,由于手术设计缺陷、患指(趾)本身发育和组织结构的异常,以及术后固定和康复训练的不规范,可导致患指(趾)术后出现继发畸形,常表现为患指(趾)弯曲、侧偏、外形畸变、关节僵硬、关节面倾斜、发育迟缓等异常。
4、手术切除后手指仍然出现畸形
手术切除后出现的畸形根据不同类别、不同程度、不同时期,治疗方法不同。因患儿年龄小,骨化中心未骨化,术前X片无法显示异常软骨,以及术中关节面与骺板难以分辨,可导致软骨切除不彻底,术后手指畸形,可在术后3个月再次手术,一般只要切除彻底,都不会再复发;关节僵硬,术后早期需加强康复训练,通过主动和被动活动僵硬的关节,大部分能得到完全康复;术后1个月之内如果出现侧偏、弯曲畸形,可通过夹板、支具进行矫正;患指(趾)外形不美观可在术后半年以上进行皮瓣设计整形、筋膜瓣填塞等术式纠正;如果肌腱力量不平衡导致的关节不稳定,术后出现骨骼生长异常、关节面倾斜,经康复训练、支具、夹板固定无法纠正的畸形,术后半年以上可行骨延长、截骨矫形、关节囊成型、肌腱转移重建、关节融合等方式二次手术矫正。所有手术术后仍需密切随访1年,少数需要随访至骨骼发育成熟的年龄。
5、为什么手术中用克氏针进行内固定
儿童与成人骨骼最大的不同是由于儿童生长快,骨骼骨密度较低,克氏针固定的稳定性稍差,当儿童关节活动时,肌腱和骨骼的牵拉移动将导致固定松弛,达不到坚强固定的效果,因此需要外部石膏固定,限制活动,帮助内固定尽早达到骨性愈合。
6、克氏针进行固定时
克氏针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维持手指(脚趾)在一定的姿势下(如伸直位)促进软组织愈合,不要求克氏针固定在骨骼内;一方面是固定截骨断端,需维持截骨端的对位关系,克氏针需固定在骨骼内。一般术后需要留出手指(脚趾)远端以便观察血运。克氏针固定时,家属要严格看管孩子,禁止剧烈活动如跑、跳、打闹,易导致克氏针拔除,克氏针拔出后不要逆行插入,以免逆行性感染,可用纱布、支具、石膏等保护针尾,避免意外拔出;禁止将患指(趾)放入口中,不要用患指(趾)抓、拿东西,以免增加针道污染;足趾克氏针固定,禁止下地行走,行走后克氏针针尾容易污染、滑脱以及断针。
7、用克氏针内固定来矫正手指畸形的患儿
克氏针固定后,根据不同需求一般3-6周拔除,立即行手指关节活动训练,固定时间太长导致手指关节僵硬后,恢复更加困难。维持一定的位置,促进软组织重建(如肌腱、关节囊的愈合)一般需3周拔除克氏针;单边骨皮质楔形截骨,一般需3-4周拔除克氏针;骨皮质完全截断,一般需5-6周拔除克氏针。
8、多指(趾)畸形术后拆完线
一般术后患儿在不疼的状态下,在有限固定的状态下,会适度自主活动,当去除内外固定物后可以完全自主活动,促进僵硬的关节功能康复。一般在1个月内功能未恢复,都需及时复诊,指导康复训练。不涉及关节手术的多指(趾),术后手指(脚趾)灵活度与正常手指(脚趾)无异,设计关节手术的多指(趾)(如截骨、肌腱重建、关节囊重建、克氏针固定),都需一个月左右的康复训练,术后手指(脚趾)的灵活度都会有极大的改善,较正常指(趾)可能存在少许差异,但孩子在发育过程中关节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越小的孩子可塑性越强。
9、矫正以后手指会不会再次发生畸形
如果术指本身存在骨结构严重发育异常、肌腱发育异常、术中截骨不当、术后感染、术后疤痕挛缩、康复不当等,术后畸形复发发生概率稍大,由于肌腱粘连、瘢痕、组织移位等,二期手术矫正的难度通常较大,可能比第一次手术更困难。即使经验丰富的医生也不能完全杜绝再次发生畸形的可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