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是精神疾病患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产生的一种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口面部、下颌、肢体和躯干快速的、不随意的、无节律的、舞蹈样的运动或肌张力障碍。近年来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重视。多发生于老年,特别是女性,尤其以老年伴有脑器质性病变者较多,且往往症状较重,恢复也较慢,情感障碍者也易发生。亚洲发病率为16.6%(男性17.3%,女性15.8%,男∶女=1.1∶1)。各种抗精神病药均可引起,而以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氟奋乃静、三氟拉嗪和氟哌叮醇、氯丙嗪等更为常见,新型药物也能出现,但明显减少。大多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1-2年以上出现,出现时间最短者3个月。
临床主要特点为不自主、有节律的重复刻板式运动。最早期的表现是舌震颤或流口水,老年人以口部运动具有特征性,肢体受累常见于年轻患者。最常见者为口-舌-颊三联症(BLM综合征)或颊、舌、咀嚼综合征:表现为口唇及舌重复地、不可控制地运动,如吸吮、转舌、舔舌、咀嚼、噘嘴、鼓腮、歪颌、转颈等,有时舌头不自主地突然伸出口外,称为捕蝇舌征(fly-catcher tongue),严重时构音不清、吞咽障碍。其它有肢体的不自主摆动、无目的抽动、舞蹈指划样动作、手足徐动或四肢躯干的扭转性运动等。也可涉及其它部位的肌肉,偶有胃肠道型迟发性运动障碍,在突然停药后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和呕吐。其严重程度具有波动性,在情绪紧张或激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部分患者可与迟发性静坐不能、迟发肌张力障碍、药源性帕金森氏综合征等同时并存,并且症状往往被掩盖,而在减药或停药时暴露出来。
按运动障碍的部位划分,常见有以下类型:
1、眼肌运动异常:眨眼、睑痉挛。
2、面部肌肉运动异常:面肌痉挛、抽搐、愁眉苦脸。
3、口部肌肉运动异常:噘嘴、咂嘴、咀嚼、吸、下颌横向运动。
4、舌肌运动异常:伸舌、缩舌、蠕动、舔唇。
5、咽部肌肉运动异常:腭部异常运动影响发音及吞咽。
6、颈部运动异常:斜颈、颈后仰。
7、躯干运动异常:全身躯干运动不协调,呈古怪的姿势,如耸肩缩背、角弓反张、扭转痉挛,膈肌运动及痉挛产生呼噜声和呼吸困难;有时表现为全身左右摇摆、躯干反复地屈曲与伸展、前后扭动或前倾后仰,称为身体摇晃征bodyrocking)。
8、四肢运动异常:肢体远端显现连续不断的屈伸动作,称为弹钢琴指(趾)征,而近端很少受累;少数可表现为舞蹈样指划动作、投掷运动(如上肢抛球样动作)、手足徐动样动作、双手反复高举或两腿不停地跳跃。
9、肌张力低下-麻痹型运动障碍:可累及头、颈和腰部,如颈软不能抬头、腰软不能直起、凸腹,行走时迈不出步、提不起腿、足跟拖地而行。
【TD的两种亚型】
1、急性戒断综合征:于突然停用抗精神病药物时发生的不自主、飘忽性而非重复性的舞蹈动作,与小舞蹈病或Huntington病相似,多见于儿童,可自愈。在用抗精神病药物时逐渐减少剂量,可使得舞蹈动作逐渐消失。
2、迟发性肌张力障碍:儿童及成人皆可发生,其不自主运动表现为快速、重复的刻板运动,而为肌张力障碍,类似扭转性肌张力失调或扭转痉挛,可持久存在。
TD发生的危险因素目前尚无定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年龄与TD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年龄越大,TD的发生率越高。有研究表明,给从未服用过药物的45岁以上患者服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平均剂量相当于氯丙嗪68.4mg/d),3月后5.9%的病人出现了TD,而年轻患者服药1年的累积发生率仅为4%-5%。另外,性别差异也引起了大多数研究者的重视。多数研究发现,女性病人随年龄的增大,TD发生率增高,而男性这种倾向并不明显。在51-70岁和70岁以上年龄组中女性TD的发生率明显增高,70岁以上女性TD的发生率是50岁以下女性的5倍;而70岁以上男性TD发生率仅为50岁以下男性的2倍。但由于雌激素有抗多巴胺作用,故绝经前妇女受雌激素保护而较少产生TD。此外,其他还有不少因素被认为与TD发生有关,如:心境障碍、大脑器质性损害、首次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患者的年龄、服用药物的类型、药物累积剂量、治疗中断的次数、出现急性锥外系副反应、糖尿病、酒精依赖、阴性症状等等。但不同研究者所得结果却大相径庭,有的甚至互相矛盾。有研究认为长期服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物特别是合并使用抗胆碱药物容易产生TD;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大及抗精神病药物与抗帕金森药物合用也明显增加TD发生的危险性;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过程中药物中断次数与TD发生显著相关,2次以上中断治疗者比2次或2次以下中断治疗者TD发生率高3倍;累积抗精神病药剂量和抗胆碱药物剂量与TD发生无相关性。
一般认为,迟发性运动障碍一旦发生往往是不可逆的,但1992的一项研究资料发现,49.2%的男性和58.9%的女性TD症状没有变化,30.8%男性和28.8%女性患者TD症状有所改善,其余20%男性和12.3%女性患者的症状恶化。
的确,迟发性运动障碍治疗较为困难,多数患者不能根除,即使治疗也耗时较长。但是,早期治疗治愈的可能性明显增加,治疗越早越好。以下方法可以提高其治愈率:迅速停用抗胆碱能药物盐酸苯海索,换用锥体外系副作用轻的药物,有条件者配用中药、针灸治疗。既往经验提示,早期使用异丙嗪的疗效相对确切,其他方法有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丙戊酸盐、钙通道阻滞剂、心得安、阿片制剂、赛庚啶、色氨酸、锂、锰、烟碱酸和肉毒杆菌毒素等药物治疗,但疗效均不确定。一般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为喹硫平、氯氮平、奥氮平一类药物为最佳,阿立哌唑等锥体外系副作用轻的药物也可选择。在抗精神病药物调整过程中,加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可以短暂减轻TD症状,但很快会消失甚至加重;换用新型抗精神病药后,短期内症状会加重,但继而症状会减轻;根据经验,新型药物中疗效最好的是喹硫平,但抗精神病作用相对较弱,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要慎重考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