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早、症状隐匿,从初次出现症状到确诊一般要经过5-10年,是当今世界性疑难病症之一,具有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致残率高、病程长、药物副作用大等特点。
1、残疾发生率高。我国发病率约为0.3%,致残率高达65%。其致残主要发生在脊柱和髋关节等大关节。
2、治疗困难。由于其病理机制未十分明了,治疗上仍是一大难点。特别是对AS强直期的治疗是世界性难题。在广大的基层,人们包括基层医生对该症缺少足够重视,加上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发生脊柱功能严重障碍导致终身残疾。
3、长期用药导致药物副作用和因长期用药而致贫。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传统上采用一线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如消炎痛、芬必得、美洛昔康等和二线药物如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以及最近研发的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毒作用明显,如胃肠道炎症出血、心血管损伤、骨髓抑制、过敏反应等,或因药物昂贵一个疗程需1.5万-10万元人民币,长期使用将导致家庭贫穷。
当前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主要目标可概括为4个D:解除痛苦(discomfort)、减少残疾(disability)、防止药物毒性(drug toxicity)、减轻经济负担(dollar lost),
我们在总结前人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和引进世界最新研究成果,采用生物诊断技术和MRI成像技术,大大提高了早期诊断率;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基于临床的分期标准,即将过去漫长的“强直期”分为纤维强直期和骨性强直期。 我科在运用中西结合药物抑制AS活动的基础上,创新性地采用密集型银质针微创术,消除强直部位的肌肉筋膜炎症、松解其脊柱、关节软组织粘连,明显改善关节功能活动,提高生命质量,阻断由纤维性强直向骨性强直的病理进展过程,减少致残率,打破了世界权威认为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强直不可逆的观点。我们的治疗方案对减少四个D都有良好的体现,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和推广价值。
该技术安全,操作易,效果好。这一临床技术研究得到了广州市科技局基金资助,研究成果被《国家科技技术成果》杂志录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