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干细胞修补技术,研究人员希望可以避免继续使用银汞合金来治疗龋齿。
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的研究员Odile Kellermann率领一支巴黎科研团队在小白鼠的身上进行该项目的实验。现在,我们并不是在给大家讲小老鼠给掉牙的小朋友送礼物的儿童故事。这次,这些小老鼠将帮助我们实现这个人人翘首以待的重大发现:牙齿的自然修复能力。这项刚在《影响因子》学术期刊上发表的重大科研工作或许能给现有的牙齿治疗方式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在它的公报中提道:牙齿是一种矿化器官,它借助牙根深扎在口腔中。牙齿“活“的部分,我们称之为牙腔,腔内容纳由神经和血管组成的牙髓。它的外围包覆着一层坚硬的物质:牙质。而牙冠部牙质的表面覆有更坚硬的釉质。当有龋齿形成时,牙髓里“沉睡“的干细胞就会被唤醒,在我们不知不觉中修复病变的牙齿。巴黎科研团队的成员奋力研究的正是这些神奇的干细胞。
新技术
研究人员们终于在实验小鼠的臼齿中提取出干细胞并将它们成功分离。随后,他们对这些细胞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它们的表面鉴别出来了5个针对多巴胺和5-羟(基)色胺(神经递质,大脑信息的信使)的特定接收点。根据他们的研究,这些分布在表面的接收点表明了干细胞是可以在牙齿细胞出现病变时对多巴胺和5-羟(基)色胺的出现作出相应的反应。因此,必须要做的是找出分泌这些神经递质的相应源头细胞。
最后,由被牙齿病变所激活的血小板释放大量的多巴胺和5-羟(基)色胺。这些被释放的神经递质附着在干细胞的接收点上,把干细胞集结起来进行修复工作。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研究团队还做了另一个实验。他们改变了另一群啮齿动物的血小板,另其不能分泌多巴胺和5-羟(基)色胺,也就是说让它们不能传递信号。通过观察,这群动物的并不具有牙齿修复能力。
接着,研究人员成功地将这五个接收点的特征明确地描绘出来了。四个与修复过程关系密切,而它们中唯一的“破坏者“足以妨碍实验小鼠的牙齿修复进程。“如今,牙医们在清理干净牙齿的细菌后,只会用填补材料去塞住那些洞“ Odile Kellermann遗憾地说道,“我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引领出一些新技术,力求发挥抗病变干细胞的潜能,从而摆脱银汞合金等填充物,使牙齿自然修复成为现实。“ 之后,就差临床实验的对研究结果的进一步确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