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在治疗之前必须先了解脱位的原因。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超过70岁、女性患者、韧带松弛、翻修手术、髋关节外展、患者受教育程度。医源性的因素包括术者髋关节年置换手术量和经验、手术入路、是否恢复了偏心距和下肢长度、假体安放位置、软组织张力、撞击。假体相关的因素包括头、颈部位的设计,特别是加长颈的裙边设计。理想情况下可调的偏心距能更好的恢复软组织张力。
防脱位的内衬设计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如果高边安放位置不佳也可能因为撞击导致脱位。晚期脱位的原因有聚乙烯磨损、软组织受损、外展肌力量减弱、感染等。了解上述这些脱位原因有助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发生。合适的术前设计如恢复接近生理的偏心距有助于维持软组织的适当张力和让外展肌更好的工作。假体的位置必须正确安放,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防止撞击。大部分的脱位发生在早期,并且可以通过正确的手段进行预防。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是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美国Medicare数据库中所有的髋关节翻修手术,因脱位导致的翻修所占比例为22%,名列第一。回顾各类文献,初次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发生率为0.3%-10%,在髋关节翻修中更是达到了28%。脱位造成了费用的增加,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也给医生带来了不便。研究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有助于医生对患者、假体、手术相关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了解,尽可能的避免脱位。
患者因素。
大部分的脱位(60-70%)在术后六周内发生,其中约有1/3的比例将再次发生脱位。第1次脱位只有约1%发生在术后很多年以后,这种情况出现可能是假体磨损、软组织损伤、转子间问题或外展肌撕裂、感染。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于70岁、多种合并症、女性患者、肌肉韧带松弛、翻修手术、外展肌无力、转子间的问题等。患者对术前术后教育(如康复)的认知、接受程度也起到一定作用。
假体因素。
假体的设计和选择对是否脱位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通常考虑最多的是股骨头的直径。在作者看来,使用大直径球头来降低脱位的观念是随着近年来金对金界面的使用开始流行的。随着金对金界面使用后出现的各种问题,医生开始倾向于使用金属大头对聚乙烯内衬的组合,但这其实有悖于金对金界面设计之初更低磨损的理念。同样重要的还有球头直径与股骨柄颈部侧面的关联设计。股骨头和头颈长的比例决定了外展时股骨颈与臼杯撞击之前的活动角度。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偏心距设计,即股骨头旋转中心到股骨干纵轴的水平距离。有些术者选择将股骨柄放置在内翻位来恢复软组织张力,这种情况下可能造成患肢过长,也可能带来偏心距不足。现在有一些假体设计提供了不同的偏心距选择,可以在不增加患肢长度的情况下平衡软组织。组配式的颈领提供了多种偏心距、长度和前倾角选择,但多出的一个界面也有磨损、锈蚀、连接处断裂的潜在风险。
聚乙烯内衬可以设计有10°-20°的高边,提供了额外的覆盖来防止脱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多出来的高边也可能因为撞击导致脱位,高边的安全放置区域为后上方。
股骨柄颈部与球头的连接部为了增加强度可能会设计较长,安装球头后下方还有“裙边”。“裙边”也可能导致过早的撞击,需要尽可能的避免。
手术因素。
手术经验和年髋关节置换数量与并发症和脱位的发生率相关。术前设计在决定假体选择、股骨颈截骨面、假体打入深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头颈长的选择、偏心距、保持软组织张力、下肢长度、假体安放位置、去除导致撞击的骨赘都很重要。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患者在手术台上的位置,因为定位臼杯角度的器械是参考与地面平行的水平面来定位的。如果术中是头高脚低(reverse Trendelenburg)的卧位,将造成臼杯位置过于垂直。位置过前或过后将影响臼杯的前倾角,臼杯的大小同样会对角度造成影响。
入路选择也会对稳定性造成影响。与侧方入路和前侧入路相比,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后外侧入路脱位率较高。后方软组织的重建对减少脱位作用显著,在一篇文献报道中,后方关节囊的重建减少了80%的脱位。
假体位置的放置不当是常见的脱位原因之一。正确的股骨柄安放不光要有正确的前倾角,还需要注意外翻/内翻。过度外翻将造成偏心距减小,导致软组织张力不足从而增加了撞击的可能。
臼杯过于垂直当然会导致脱位。但是,臼杯如果过于水平可能导致患者弯腰时前方撞击,导致不稳定。臼杯的前倾角比较难以评估。相对外侧和前侧入路,后外侧入路的似乎需要更大的前倾角。
反复脱位的治疗。
脱位的预防比治疗更有效。术前使用模板进行设计、正确的卧位、软组织张力、假体位置的正确安放和术中对稳定性进行正确评估都至关重要。
在对反复脱位的髋关节治疗之前,首先需要知道脱位的原因。假体位置、偏心距和下肢长度都需要进行评估。臼杯的前倾角用侧位片进行评估即可,无需侧方蛙式位。术前设计时,为了补偿一侧假体的角度不足而改变另一侧假体正确位置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需要,患者将被告之为了维持稳定性可能导致患肢比健侧更长。
术中可能对组配部分进行更换来增加软组织张力,或者更换大直径的球头,包括选择双动头或三动头假体,或选择带高边的聚乙烯内衬。假体位置不当和撞击必须解决。大粗隆推移术和限制型的内衬是最后考虑的方式。
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是患者、假体、手术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通过周密的术前设计、好的手术技巧、正确的假体选择和使用、对患者进行良好的宣教有效的降低其发生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