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关节镜器械设备的不断研发和等离子刀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关节镜事业的发展,从单纯的膝关节关节内疾患的检查,过渡到了关节镜下髋、膝、踝、肩、肘、腕和趾跖等关节的镜下手术和关节外镜在关节外的手术。在过去的10年里,关节镜事业取得了傲人的佳绩,充分展示了关节镜微创手术的优越性。
在没有关节镜技术之前,半月板损伤多采用开放手术切除。过去认为半月板是可有可无的组织,随着对半月板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研究逐步深化,发现在半月板切除后10年,有56%-88%膝关节X线有退变表现。半月板属于缺少血供的纤维软骨组织。解剖学研究发现,半月板的血供主要来自于关节囊的边缘和半月板的前后角附着区,越靠周边血供越好,越靠近中心则无血供。根据半月板的血供情况,分成“红区”和“白区”,最外区叫红-红区,缝合后愈合率高;中间区叫红-白区,缝合后愈合率较低;内区称白-白区,缝合后不可能愈合。当然,并非所有的半月板撕裂都可以缝合后能够愈合或修复。
为了防止半月板损伤切除后受累的膝关节发生骨性关节炎,研究发现异体半月板移植是预防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半月板移植后边缘与受体愈合,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新鲜异体半月板移植的成功率较高,但是由于选择新鲜异体半月板供体比较困难,而且有可能传播疾病,所以新鲜异体半月板移植已被库存的异体半月板所替代。异体半月板的保存方法有深冻、冻干和低温保存。异体半月板移植的患者必须是发育成熟,半月板机械性的损伤而不是退行性改变或由滑膜病变造成的半月板病变。膝关节疼痛,功能明显受限,经保守治疗无效且不适合膝关节置换的年轻患者。半月板移植成功后,是否防止了骨性关节炎的进展,还需经过临床随访的长期考验。
前十字韧带(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当今膝关节外科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ACL损伤后引起膝关节不稳,继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半月板损伤,早期重建有助于功能恢复。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已经成为主流,修复重建的方法较多,采用何种方法和材料进行重建是目前探讨的重要课题。以自体骨-髌腱-骨(B-PT-B)介面螺钉固定为代表的方法,曾被称为交叉韧带重建的“金标准”。然而,B-PT-B移植的手术并发症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越来越推多的学者推崇采用半腱肌、股薄肌腱和股四头肌腱移植重建ACL。生物力学实验研究表明:中1/3髌腱骨(B-PT-B)最大载荷强度为ACL的114%,双股半腱肌腱强度为ACL的130%,四股半腱肌腱最大载荷强度为ACL的229;有人认为四股N绳肌腱可能是重建前交叉韧带最好的移植物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移植物固定点远离ACL正常解剖点,移植物在骨性隧道内发生钟摆效应,使骨性隧道扩大,影响肌腱与骨隧道的愈合,已经引起学术界的重视。鉴于以上情况,设计和开发新的固定方法已摆在了专科医生们的面前。
近几年采用N绳肌腱结法、骨栓N绳肌腱结和带髌骨块的股四头肌腱,进行嵌压固定法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克服了上述方法的不足。带髌骨块的股四头肌腱,移植物呈“T”形结构,嵌入瓶颈样股骨隧道内,达到坚强的初始化固定。带髌骨块的股四头肌腱的止点为直接止点,植入后抗拉强度大。骨栓与骨性隧道嵌压严密,有效的防止骨道渗出和关节液浸入骨性隧道。移植物嵌压固定,生物相容性好,摩擦阻力大,隧道血运丰富,有利于移植物与隧道愈合。由于无金属材料和异物植入,免除界面螺钉对肌腱骨块切割,免用高植耗材和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的痛苦,大大节约了经费。重建的ACL上止点接近解剖止点,避免“钟摆现象”,防止隧道扩大。骨性隧道与移植肌腱之间植入自体松质骨,有利于愈合。不作髁间窝成形术,保留其坚硬的皮质骨,有利于增加隧道内口的强度。其创伤小,固定可靠,操作简便,适合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通过动物试验、生物力学实验和临床应用,证实方法可行,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取得了理想效果,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近几年,对双束双隧道重建交叉韧带进行了基础和临床的相关研究,认为尽管单束单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膝关节前后向稳定性得以恢复,但旋转不稳的问题和膝关节正常的动力学没有很好的解决。解剖学表明,前交叉韧带(ACL)分为前内侧束(AMB)和后外侧束(PLB),后交叉韧带(PCL)分为前外侧束(ALB)和后内侧束(PMB)。早在1987年,Mott提出了用N绳肌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概念,Rosenburg介绍了关节镜下双股骨隧道、单胫骨隧道重建ACL的方法。1994年,Muneta尝试了双股骨、双胫骨隧道的方法重建ACL的方法,重现了ACL双束的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现解剖重建ACL的前向胫骨负荷明显少于单束重建。AM束的负荷随着屈曲角度的增加而轻度增加,PL束负荷在屈曲15度的位置较高,随着屈曲角度的增加而减少。在克服联合旋转负荷方面, ACL解剖重建后,前向胫骨移位在膝屈曲15º时明显小于单束重建,负荷数值接近正常ACL。生物力学研究显示ACL解剖重建比传统的单束重建更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但能够很好地对抗胫骨的前向不稳,而且可以克服旋转负荷。
近几年双束双隧道重建ACL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显示出良好的优越性,因此采用双股双隧道解剖重建ACL的相关报道越来越多。Adachi对单束和双束N绳肌重建ACL,进行了临床随机比较,发现本体觉和KT-2000检测,尽管双束重建在理论上占有优势,但临床上前向松弛度两者并没有明显区别,并没有显示出比传统方法有更明显的改善。有人认为目前临床研究还缺少循证医学方面的证据,建议手术例数还不多的医生,不要追求时髦,放弃单束重建ACL的技术。对远期疗效还需进行长期的临床随访和更加深入的研究。
单纯的ACL前、后束的某一束损伤后,在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方面均不如ACL完全损伤后那样明显,有时诊断比较困难,多数在行关节镜检查时才发现ACL的单束损伤。临床上后外侧束损伤比前内侧束损伤更常见。对ACL单束损伤是否进行重建和治疗,目前尚无相关资料,有的不作任何处理,有的进行ACL重建时将未损伤的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完全清除。因为,ACL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各自有其特有的功能,并非可有可无,损伤后应当进行解剖重建。保留未损伤的ACL单束有利于保留ACL的血供和部分神经功能。笔者采用自体N绳肌腱结嵌压固定法,解剖重建后外侧束或前内侧束,使膝关节的伸直位前后向不稳和胫骨的旋转不稳得以纠正,进一步完善了ACL的功能。
肩关节的疾患也是好发部位,过去对肩关节疾病认识不足,有的将肩关节疾患笼统的诊断为“肩周炎”。80年代中期,随着MRI诊断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MRI具有非侵入性,良好的对比度和组织分辨率,可进行多维扫描,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95%,诊断准确率高达100% 。能显示肩袖损伤的程度、大小和残余肩袖组织的情况。清楚地观察冈上肌腱滑囊面和关节腔面以及肩袖浅层磨损和全层损伤情况,直观肩袖断裂的范围、大小和形态,清楚地显示肩关节内滑膜炎、冈上肌腱退变、SLAP损伤、盂肱关节软骨面损伤和肱二头肌腱部分断裂及半脱位等病理改变。肩袖和肩关节盂唇损伤可以通过MRA检查作出明确的诊断。关节镜的发展不仅大大地提高了肩关节疾患的准确诊断率,同时可以进行镜下手术治疗。原则上肩袖损伤10~30mm可在关节镜下手术,巨大的肩袖撕裂,由于冈上肌腱回缩、粘连、滑囊瘢痕化,可开放手术修复。金属和可吸收材料锚钉(Anchor)用于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暴露少,操作快,减少肱骨大结节骨折的危险性,修复肩袖和Bankart 损伤具有良好效果。关节镜对肩袖损伤和肩峰撞击症进行肩峰成型和减压术可有效的保留三角肌在肩峰上附着点,有利于术后早期功能练习和康复。
肩关节Bankart 损伤是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常见原因,病损可发生在关节囊在肩盂的附着处、关节囊组织本身、关节囊在肱骨颈附着处等不同部位。其中肩盂损伤占74%,关节囊本身病损占17%,肱骨病损占9%。随着关节镜技术的进展,关节镜下用金属和可吸收锚钉(Anchor)或生物可吸收钉固定修复Bankart病损和+SLAP病变(V型)等肩关节不稳进展较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手术变的更加简便、快捷、有效、安全,避免了开放手术对肩关节周围解剖结构的损伤,有利于术后肩关节功能康复。
髋关节镜,由于髋关节位置深在,周围有丰厚的肌群和软组织包绕,有时髋关节内病变难以诊断和治疗。近几年随着髋关节镜器械和技术的发展,一些疾病可以通过关节镜技术完成诊断和治疗。髋关节感染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行关节镜清理,进一步明确细菌学诊断并行关节内灌注负压吸引术。髋臼盂唇损伤、髋臼发育不良合并骨性关节炎和髋关节滑膜软骨瘤病,通过关节镜进行清理和游离体取出,可有效的解除绞锁症状。股骨头坏死Ficat分期I-II期的病例适合于在关节镜下滑膜切削清理和钻孔减压,对III-IV期股骨头塌陷伴骨性关节炎者原则上不适合。早期强直性脊柱炎,关节镜下清除增生肥厚的滑膜组织可有效地延缓病情。髋臼内肿瘤性质不明确者,可在关节镜下进行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为有效的治疗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进步,腕、肘、掌指关节和跖趾等小关节的关节镜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腕关节三角软骨损伤,可以通过关节镜下进行缝合修复。腕舟状骨骨折关节镜下内固定术、关节内粘连松解术、小关节的骨性关节炎、滑膜炎等手术,均可以在关节镜下完成。踝关节距舟关节病变在关节镜下进行融合,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节镜监视下撬拨复位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特别是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胫骨远端关节内骨折(Pilon骨折)、桡骨头骨折、肱骨大结节骨折和关节镜下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等手术,使许多本来需要开放手术才能解决的病例,均可以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解剖复位和内固定治疗,免除了开放手术的痛苦。关节镜下手术不破坏骨折周围的解剖结构,不干扰骨折端的血运,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的恢复。
以往认为关节外没有腔隙无法完成关节镜下手术,随着微创外科理念的深入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关节镜微创外科的进展。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关节镜技术突破了只应用于关节内的概念,已经将关节镜技术引伸到关节外的领域。关节外虽然没有腔隙,但是在关节外制作一个人工的腔隙,解决了关节镜向关节外发展的瓶颈。我们已经开发出了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松解治疗臀肌挛缩、胸锁乳突肌松解切断治疗先天性斜颈、长管状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物取出、关节镜下植骨治疗骨折不愈合、s窝囊肿摘除、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气化治疗网球肘、肌腱炎、跟腱炎和跟周炎等肌腱末端病,关节镜监视下良性骨肿瘤刮除植骨术,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节镜技术在关节外的临床应用为关节镜的应用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应用前景,展现了关节镜微创技术的风采。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关节镜微创技术的应用范围必将大大拓宽,将渗透到骨科的各个领域,关节镜技术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的春天必将绽放出灿烂的光彩,微创外科必将造福于人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