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症),1885年,法国医生George Gilles de la Tourette报告了8例相似病例,并进一步描述了疾病症状和阐述了疾病本质,但一直发病很少,30年前临床上很少见到抽动症,八十年代初才渐有发现,这几年愈来愈多了。书本上有关抽动症的资料都很简略,所以医界(包括西医和中医),自八十年代初至今,对抽动症的认识大多是一知半解,把早期的眨眼、吭吭声表现,常常误诊成是眼结膜炎、咽炎的表现,正认为了解的不深,因此当下对抽动症治疗的认识很是混乱:
第一种认识是抽动症根本治不好,不能治愈。这是因为有的医生一例抽动症也没治好,就认为根本治不好。
第二种认识是不用治疗,长大了到青春发育期自然就好了。这是一种臆想,根本没有理论上和临床上的依据。据我的临床资料看,发病在一个月以内,家长能知道引起孩子患抽动症的原因,并能立刻把病因去掉,再加以恰当的护理,这种孩子确实能不治自愈。如病因搞不清楚或者不能去除,就肯定不能自愈。这就说“自愈说”,是要具备一定条件的,但当发病超过2个月,病因也搞不清,也根本不会自愈。即是病因去除了,由于机体功能已经失调了,不服药调理也难自愈。
第三种认识是孩子学的坏毛病。严格要求就好了,还不好,就打,打就打好了。这种认识更是医者和家长无知的表现。首先要肯定抽动症不是孩子学来的,主要与长期的心理压抑(或是兴奋,如长时间玩电脑游戏、看电视)。只要心情平静不下来就难以治愈,越打(骂),甚至就没法治愈了。
第四种认识是用西药氟哌啶醇,安坦或用硫必利治疗3年,就能治愈,这种说法缺乏根据。这类药只是一种神经精神安定药,只能暂时使抽动症的症状减轻。这种减轻(或是症状消失)只是该类药强有力的安定作用把症状压下去了,病根并没有去掉,当药物减量或停用时,症状就会都暴露出来,不管服用几年,都很难真正把抽动症治好,一般随疗程的延长,药量要渐增大。该类药的副作用也会逐渐显现,容易损伤肝脏,还会是孩子愈来愈胖,或使孩子情绪低落,使大脑的思维反应缓慢,影响孩子学习。
第五种认识是说中医也治不好抽动症。即是身为中医医生,如果对抽动症缺乏深入的了解,对病因、病机搞不清楚,虽用中药,如果不对症也肯定治不好。
还有西医医生,大多对中医的理论了解不深,或根本不了解,因而常常说中医也治不了。
可以肯定的说,中医能治好抽动症。
中医治病不是用压、用对抗的办法治病,中医是用“调”的办法治病,不管什么病都是机体某方面功能失调的结果,通过“调”,功能平衡了,病也就好了。
经过近几年的观察,认为只要坚持服用中药,并能及时修改方药,同时加以恰当的护理,一般都能治好。
中药副作用少,通过合理的药物间的配伍,会去掉个别药品的副作用,因此常说中医中药无毒副作用。不但不会伤损肝脏,也不会发胖。不但不影响大脑的思维,因该类药本身有健脑益智作用,因此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孩子的学习会有长进,原本聪明的孩子会更聪明。
因此,只要方药对症,通过合理的配伍,不管服药多久,中药不会产生毒副作用。
第六种认识是必须中药、西药合用才能治愈。这种认识,事实上是医生对治愈抽动症没有信心的一种表现。单用中药没治愈抽动症,单用西药也没治好,就干脆中药、西药都用上吧!从临床经验看,最好不要中西药合用。用了西药后,由于西药的抑制作用,会掩盖一些症状,而影响中医对症候病机的分析,也影响中药疗效的判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