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医疗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无任何临床症状,平时生活朴素谨慎,无不良生活习惯的老年人梅毒化验假阳性,给一些老年人晚年生活蒙上了阴影、心里增添了负担。那么为什么梅毒化验会出现假阳性呢?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有多大?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医生和其他人又应如何正确处理呢?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病。近年来,随着发病人数的增多,梅毒的表现和病期也呈现多样化,而梅毒血清学检测成了诊断梅毒的常规手段和重要依据。
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分为两大类,即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前者为常规试验方法,是检测类脂质抗体的实验,如现在常用的RPR;后者为确认试验方法,是直接检测梅毒螺旋体的实验,如现在常用的是TPPA。
人体感染梅毒后,会产生两类抗体,一类是直接针对梅毒螺旋体的抗体,另一类则是针对类脂质的抗体。针对类脂质的抗体因不直接针对梅毒螺旋体,因此无特异性,除感染梅毒外,患另外一些疾病以及生理状况的改变,体内也可能产生低滴度的抗类脂质抗体。诊断梅毒时,所做的梅毒血清学检查即检测这两类抗体。前面提到的RPR试验,即为检测类脂质抗体的实验,因RPR是检测类脂质抗体,而不是直接检测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实验,因而无特异性,凡能导致产生类脂质抗体的疾病,均能使RPR阳性。
除梅毒外,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传染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钩端螺旋体病、麻风、疟疾、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海洛因成瘾等,都可导致RPR阳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TPPA是直接针对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检测,但在一般人群中也会有1%的假阳性。现在已知可造成TPPA假阳性的疾病有:结肠癌、淋巴肉瘤、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丙型肝炎、肝硬化、AIDS、海洛因成瘾、生殖器疱疹、麻风甚至妊娠等。
尤其应当一提的是,老年人的特异与非特异梅毒血清学检查的假阳性率较正常人群高,一般在1%~2%,有报道可达2%。许多老年人患常见的内科疾病,特别是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白血病的年龄在70岁检验地带网以上的高龄老人,RPR和TPPA同时出现假阳性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久前,国内某医院报道,他们收治的5例63~80岁老年内科疾病患者,分别患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白血病,住院期间,均出现过RPR和TPPA阳性。
梅毒化验结果是诊断梅毒的重要依据,但并非惟一依据。诊断梅毒时,梅毒化验不能取代详细询问感染史和认真的体格检查。只有在掌握了患者的个人生活史及体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梅毒化验结果,医生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
因此,请您在看病时,千万不要隐瞒自己的性生活史,为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同时,医生在诊治病人时要亲自动手检查,不要袖手旁观,完全依赖梅毒化验,这样容易导致漏诊或误诊,耽误治疗,或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