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良性疾病主要包括胆囊结石、息肉样病变、胆囊炎及良性肿瘤,临床以胆石病居多。胆石病包括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胆囊结石主要是胆固醇结石,与高脂肪饮食、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素有关。40岁以上结石发病率增高,女性多于男性。
胆结石临床症状因人而异。多数病人无症状或仅在体检中发现,称无症状性胆囊结石。症状轻者常有上腹饱胀、嗳气、呃逆(“打嗝”),易被误诊为“胃病”。胆结石典型症状为胆绞痛,多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绞榨样疼痛,同时伴有右肩胛部疼痛,当结石合并感染时可出现急性或慢性胆囊炎,表现为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等。根据典型症状,结合血液化验、腹部彩超/CT等检查,诊断一般不困难。
胆囊结石治疗需综合各方面因素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如胆囊切除、药物溶石、中医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等。手术切除胆囊是目前疗效最为确切的方法,可通过开腹、腹腔镜等多种途径实施。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于1882年由Langenbuch医师开展,通过右肋缘下长约8-10cm切口进入腹腔切除胆囊,小切口法胆囊切除术的腹壁切口略小,术后切口感染、疼痛发生率高,且腹壁长期留有瘢痕。随着技术及器械的进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广泛应用于胆石症的治疗。1987年Mouret医生完成了世界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eopic choleeystectomy,LC术),开创了微创胆道外科的新纪元,国内于1991年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世界上开展最成熟的也是最多的腹腔镜手术,几乎所有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3、无结石的胆囊外并发症;4、无严重的胆囊萎缩性病变;5、需行胆囊切除的胆囊息肉样病变。随经验积累,其适应症正不断扩大,如急性胆囊炎、肝硬化的患者。对于有症状和(或)并发症的胆囊结石,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与经典的开腹手术同样效果确切,并有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瘢痕小的优点。
LC术有传统四孔法或三孔法(采用脐部、剑突下、锁骨中线、右肋缘下及右腋中线肋缘下穿刺口,一般5mm、10mm大小,)、三孔法、两孔法、单孔法(仅需脐窝的单一穿刺口)和近年应用的经自然腔道手术(体表无瘢痕)等。术者通过借助腹腔镜屏幕和腔镜操作钳完成操作。
LC术的术中操作、术后处理和并发基本等同于开腹手术。常见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出血、感染、胆瘘等。
LC其优势主要体现在:
l、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传统手术创伤主要体现在切口,较长的皮肤切口对腹壁组织切割伤大,术中脏器组织持续暴露于空气中,容易造成内环境紊乱。LC术腹壁组织损伤小,术中腹腔相对密闭,无传统开腹切口的切割与缝合,可减轻创伤及对机体内环境影响。
2、痛苦轻。切口疼痛会增加患者术后不适,开腹手术切口一般疼痛明显、持续时间长,有时需强力镇痛药物处理。LC术切口小、组织切割少,术后有为轻度疼痛,一般无需镇痛药物。
3、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传统开腹手术多触及或挤压胃肠道,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延长。LC术操作对胃肠道几乎无接触或推压,术后恢复进食时间短,一般术后待麻醉反应消失后即可进食。
4、劳动力恢复快。传统开腹手术因切口疼痛及创伤性炎性反应可影响患者劳动力,LC术后一般术后l周至2周即可从事一般体力劳动。
5、瘢痕小、远期心理影响小。对传统开腹手术的惧怕和术后瘢痕的担心可增加患者心理负担,特别对审美要求高的现代社会,LC术以其切口瘢痕小而隐蔽显示特有的美容效果。
相信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及器械设备的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会体现更多的治疗优势,将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