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又称为颈椎骨关节病、颈椎综合征,是在颈椎间盘自然退行过程中受劳损、感受风寒湿邪、咽喉感染等外因刺激导致颈部动力和静力平衡失调,使颈部肌肉、神经、脊髓、血管受累而产生的综合征。患者常见临床症状有头昏、头痛、耳鸣、耳闭、颈肩背臂痛、视物模糊、上下肢麻木、胀痛、无力、下肢踩棉感、舌咽部不适、恶心、呕吐、心慌、失眠、出汗以及颈部活动受限或有响声等。颈椎病的存在正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有关颈椎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一般认为颈椎病的发生与不良姿势,情绪紧张,风寒潮湿,疲劳,外伤等密切相关。大致可以将颈椎病的发病因素归纳为颈椎间盘退变、慢性劳损、畸形合并外伤、颈咽部感染和相关性疾病五种。其中颈椎间盘退变是本病发生的内因,其实质是椎间盘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及基质与细胞粘附功能的减退导致的细胞调亡。慢性劳损、外伤、颈咽部感染和相关性疾病为颈椎病发病的外因,畸形是颈椎病的特殊内因。一般说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但内因离不开外因,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颈椎病的发生。
据1992年第二届颈椎病全国专题座谈会的标准,按患者的症状或综合特点,可将颈椎病分为颈型(软组织颈型)、神经根型、无症状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等7种类型。而2001年版的中医教材则常将其分为了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混合型五种。
对于颈椎病的预防保健,江门市名中医余伯亮老师通过对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有了自己独特的方法,并称之为“鹅颈运动”。做法是模仿鹅颈部的运动方式,用下颌在矢状面上做划圈运动,先由后向前做数次,再由前向后划圈数次,利用下颌的运动带动颈部肌肉及关节的运动。开始时刻各做15次左右,随着锻炼的时间的延长,可循序渐进的增加划圈的次数。该方法的特点是头部始终保持在人体的中心线上,没有左右的旋转及侧屈运动。鹅颈运动所有的动作都在颈部正常的活动范围之内,可减少因锻炼引起的意外,并且有利于增强颈部肌群的力量,改善局部供血,从而起到防止颈椎病的目的。
该方法操作简便,动作幅度不大,适合与各种年龄的患者。但本身已有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或是颈椎小关节功能紊乱的患者应该先行手法纠正之后再做锻炼。锻炼时应注意掌握好锻炼的量,不可急功近利。由于颈椎病形成的原因很多,是多种复杂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要有效的防止颈椎病的发生最好还要结合一些其他的保健手段例如颈椎自我按摩,针灸,推拿,颈部理疗等。对于长期伏案工作及电脑工作者,每隔一个小时左右做几次鹅颈运动,不仅能够有效的缓解颈部肌肉疲劳,还可以帮助改善脑部供血,提高工作效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