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腰腿痛简介:
颈肩腰腿痛多为慢性劳损及无菌性炎症引起的以病患部位疼痛,肿胀甚至功能受限为主的一组疾病。常见病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腱鞘炎,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等疾病。因起病比较隐蔽,症状不典型或疼痛时轻时重,有时甚至可自行缓解,因而不被广大患者所认识,从而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颈肩腰腿疼病因:
1、软组织急性损伤 软组织受到外力的突然打击、重力压迫及超过软组织生理范围的牵拉、扭转而产生的损伤。依损伤部位的不同可引起颈肩腰腿不同部位的疼痛。如果急性损伤未及时处理和休息,可形成慢性迁移性病变,临床上表现为:
(1)持续性疼痛,疼痛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2)活动稍多甚至弯腰拾物、打喷嚏时便发病,疼痛难忍,功能受限。
(3)阴雨天或受风着凉可引起疼痛的复发或加重。
2、软组织慢性劳损
生活习惯或职业性体位等原因,如:长期低头伏案、久坐、长时间弯腰及睡眠姿势不当或使用高枕头等,使部分软组织长时间处于牵拉状态,被牵拉组织内的血管长期处于半通畅而形成的组织缺氧状态,使血管的通透性发生变化,血细胞渗出、组织变性、纤维间质增多,软组织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颈腰腿痛症状。很多人有这样的体验,睡觉前好好儿的,睡了一觉后落枕了;还有的人在长时间弯腰后就站不起来,腰象折断了似的。这些人的软组织一般伴随慢性劳损。
3、风寒湿因素
风寒湿可降低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使肌肉痉挛、小血管收缩、淋巴回流减慢、软组织血液循环发生障碍,产生无菌性炎症,从而产生颈肩腰腿痛。尤其是软组织病变严重的病人,有时吹了穿堂风、坐在凉的凳子上时间没多久就犯病。
4、过敏因素或免疫因素
因过敏原所致的软组织的过敏性炎症或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软组织免疫性炎症而产生的颈肩腰腿痛也应引起关注。比如过敏性鼻炎可引起长期头痛容易误诊为神经性头痛或颈椎病等。风湿、类风湿等病变部位常在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这些部位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使病变组织恢复,从而减轻症状。推拿按摩一般没副作用,疗效也可靠,而药物在长时间服用后会损伤肝肾,所以治疗风湿、类风湿、强直炎等可以用综合疗法,服用药物的同时配合推拿按摩等其他疗法。
5、其他因素
“五十肩”,病因不明,一般会自愈。肿瘤,肿瘤组织压迫临近神经血管时会产生颈肩腰腿痛症状。
颈椎腰腿疼检查:
1、平片检查:脊柱各段的摄片一般包括前后位和侧位,根据需要拍照左、右斜位片,平片检查不能诊断腰部软组织损伤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一般软组织损伤性腰痛患者不需常规拍摄X线片,对疑有骨性病变的患者,如骨折、结核、肿瘤、椎弓峡部不连与脊柱滑脱等,则应进行平片检查,
2、体层摄影:体层摄影又称断层摄影,用以拍摄体内任何一层组织的影象,对椎体内较小的病变,平片不能确诊时可用体层摄影,腰椎的矢状面断层片可较清楚地显示椎管的矢状径,有助于椎管狭窄症的诊断,
3、脊髓造影,
4、CT检查:CT之全称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损伤较小而分辨率高的检查方法,因其能显示脊柱的横断面,故可发现结核、肿瘤的早期病灶,并有助于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5、磁共振成象(MRI)检查,
颈椎腰腿疼症状:
1、腰部疼痛:很多颈肩腰腿疼的患者都有腰痛,有的人会在受伤后体现出来,而有的人会无明显的发病,范围比较广,但主要在下腰部,长时间干活也会引起腰部疼痛。
2、一侧或是双侧下肢放射痛:疼痛主要沿臀部、大腿及小腿后侧至足跟或足背,呈放射性刺痛,严重者可呈电击样疼痛。为了减轻疼痛,患者往往采取屈腰、屈髋、屈膝、脊柱侧弯的保护性姿势。
3、下肢麻木及感觉异常:下肢麻木的发作一般在疼痛减轻后出现的,下肢的异常主要是发凉,患病的肢体温度降低,特别是脚趾末端特别明显。
4、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时,随着行走距离的增加而加重腰腿痛的症状,在休息一段时间以后又可行走,再走相同的距离又出现相同的症状。这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后继发的产生腰椎狭窄所致。
颈肩腰腿疼诊断:
诊断程序:
一、分清两类不同病变
(一)病史特点
1、直立或弯腰状态下的活动都能使神经鞘膜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加剧,因为突出的间盘或增厚的黄韧带都是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刺激物。越是运动越会加剧疼痛,有时表现为运动之后突发疼痛,仅在静卧时才能缓解这种病理性刺激。
2.腹压增高对疼痛的影响 椎管内病变由于脑脊液压力的增高而对神经根或硬脊膜产生直接加压作用,当神经处于激惹状态时,用力排便、咳嗽、喷嚏等均可加剧疼痛。此时如果佩戴腰围减轻腰脊柱的轴向压力,则会抵消部分增高的腹压,从而缓解由此引起的疼痛。而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所致的疼痛则少有受到腹压变化的影响。
3.一日疼痛的变化 晨起腰腿痛明显,甚至凌晨时刻因痛醒而不能平卧,须起身活动后方能缓解疼痛,白昼一般工作与活动无妨碍。这是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特点。而腰椎管内病变患者在一日之中晨起乃是腰腿感觉最佳时刻,无痛或轻微疼痛,如下床活动则以下午或晚上疼痛最为明显,坐位姿势也使疼痛更快加重。显然这与腰椎间盘承受轴向压力的变化密切相关。
4.下肢疼痛的性质 下肢疼痛可由椎管内椎窦神经所支配的硬脊膜、后纵韧带、黄韧带区域受刺激引起牵涉痛,还可由神经根受累导致的放射痛,或椎管外肌肉、韧带损害所致神经干枝的刺激引起放射痛及其本身损害区域引起牵涉痛。但对其下肢放射痛而言,椎管内病变出现的多为或仅为单节段,并且往往累及下肢远端的神经感觉分布区域,痛麻并存的机率极高。而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出现的下肢放射痛虽也多见,但下肢远端(足部)的感觉缺失较为少见。临床上牵涉痛出现的机会极多,而下肢痛的部位较模糊,传导至足部不多见,一般为腰部或臀部向下肢后外侧放散至N窝处。
5.搬提或支撑重物的影响 由于腰椎管内静脉丛的静脉壁内神经末梢受到机械性刺激所引起,而这种刺激来自静脉压升高。解剖学研究认为脊柱静脉系统与胸腹、骨盆内静脉相交通。当腹压升高,尤其是在腰部持重时,胸腹部肌肉作强力收缩,几乎可使椎体静脉丛内静脉压极度升高,若腰椎管内硬膜外静脉椎窦枝或背根枝原先已存在刺激性损害(如椎管内肿瘤、椎间盘突出、椎体骨折移位),此时可以增加受累的硬脊膜与神经根的压力而加剧腰背痛和下肢痛。相当多的病例在主诉中均叙述因腰负重而使疼痛发作,而且不易自行缓解。椎管外软组织损害虽然也难以持重,但影响程度要小,一般经休息制动后疼痛可自然消失。
6.病程演变特点 椎管外组织损害性疼痛可以突然发作,但一般在短期内即可缓解,且间歇期长,自限性明显,勿需特殊处理。椎管内病变引起腰腿痛突发频繁,间歇期随发作次数增多而逐渐变短,发作期长,一般须2~6周经专门治疗方能缓解。如果腰腿痛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甚至也无明显的诱因,发作频度愈来愈高,间歇期缩短。发作由开始自行缓解转而不能缓解,应考虑腰椎管内外混合型病变所致。已知两类不同损害导致腰脊柱的稳定性破坏,也是病情严重的一种表现。
7.马尾神经损害是椎管内病变的特点 腰椎管狭窄症,椎间盘巨大突出或椎管内肿瘤均可导致马尾神经压迫性损害。发病初起为缺血性局限性蛛网膜炎,导致功能性损害,临床表现为非典型的下肢麻刺感或沉胀痛,几乎所有病人出现间歇性跛行,一旦行走时间过长或刚下地行走即有下肢疼痛,患者自行蹲下休息或平卧后疼痛即刻缓解,如此症状循环出现。马尾损害严重时,则表现患侧下肢或双侧下肢足下垂,迈台阶或上下阶梯时出现扳足。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由排尿无力、便秘,继而发展为大小便失禁,患者会阴部与肛周的感觉减退或消失。
8.椎管内的极端情况 倘若腰痛或腰腿痛持续发展,进行性加重,任何非手术治疗也无济于事,且出现下肢无力、沉重或萎缩现象,则要高度怀疑椎管内肿瘤的存在,不允姑息。若在病程中突发全身或下肢抽搐,甚至意识丧失、颈强、腰背部剧痛等,则应考虑腰椎管内蛛网膜下腔出血,这是腰腿痛病中的一种危象,应进一步排除硬膜内髓外血管肿瘤或变异。
9.牵涉性腰背痛 原发性腹腔或盆腔脏器的病变,伴发腰背部或腰骶部一处或几处浅表疼痛,同时又存在节段性腰部反射性肌肉痉挛,故病人还能感到深在的疼痛。所谓的牵涉性腰背痛患者,常常被当成原发性腰背痛而误诊误治,应引起警觉。这种病人其损害并非在疼痛部位的组织,也并不是沿着这些组织支配的传入纤维,而是在另外一些其神经支配与腰骶部组织节段性相关的内脏器官组织中。该内脏组织的伤害感受器传入纤维,
投射至脊髓后角灰质Ⅴ层内的交接细胞,与节段性相关皮区的传入纤维所投射到脊髓的交接细胞是同一的。这样,内脏和皮区的伤害感受传系统可在脊髓后角Ⅴ层内的交接细胞发生明显的会聚现象,即内脏伤害感受产生疼痛可被觉察于皮区。临床实证中,妇科疾病(如痛经、卵巢病变、子宫脱垂、宫颈癌等)、上泌尿道病变(如肾盂肾炎、肾结石等)、后位阑尾炎、前列腺炎症均能涉及下腰背痛或骶尾痛。
(二)物理学检查。
由宣蛰人提出并推荐的“腰脊柱三项临床试验”对腰椎管内病变具有鲜明的特异性,可以精确地同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作出鉴别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神经根与硬膜囊外炎性组织反应,神经肿瘤等均可出现三项试验共同阳性体征。该检查临床上既具特异性,又有敏感性,检出率颇高。
1.胸腹垫枕试验
(1)检查方法:病人取俯卧位,两上肢伸直置于身旁,全身放松。检查者在病侧腰椎3~骶椎1各节椎板间隙的腰深层肌上用手指探压,寻找深层压痛点。①腰椎伸展位(平卧)压痛测定。拇指伸直用指尖在压痛点上适度深压,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下肢放射痛或麻刺感。②腰椎超伸展位压痛测定。用一个直径为20-30cm的长圆枕垫置在患者前胸部,使腰椎呈超伸展位。然后检查者以拇指再在原压痛点上用同样压力探压,询问患者疼痛增减、有无臀部、下肢放射痛或麻刺感。③腰椎过前屈位压痛测定。将长圆枕向下移置于腹部,大致位于脐部,使腰椎呈过度前屈位。然后检查者再用拇指尖深压原痛点,询问患者疼痛增减、有无臀部、下肢放射痛或麻刺感。
(2)临床意义:
①若在腰椎过度前屈位上测定,使原有在超伸展位上引出的深压痛、传导痛或下肢酸麻感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者,则可判断为腰椎管内发病因素或以腰椎管内病变为主的腰腿痛的阳性体征。
②若原有疼痛等症象仅有轻度减轻,则应判为腰椎管内外混合性病变引起的腰腿痛病。
③原有疼痛等症象无改变或加剧。基本排除腰椎管内发病因素存在的可能性,可考虑为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
2.腰脊柱侧弯试验
(1)检查方法:患者站立位,双臂自然下垂。下肢直立,足跟靠拢,令患者躯干保持适度后仰体位。检查者站于其后方,一手按住患者健侧肩外上部,另一手放在患侧骨盆的髋外侧部。然后一手按住骨盆制动,另一手把健肩推向病侧方向,使躯干连同头部缓慢弯向患侧。当弯到极度时,询问患者有无患侧腰骶痛或并发下肢传导痛及酸麻感,令患者指明疼痛部位。然后检查者双手调换位置,用同法把腰脊柱逐渐弯向健侧,达到极度时,再询问患侧腰部有无疼痛症象出现。
(2)临床意义:
①脊柱弯向病侧引发腰骶部深层疼痛或并发臀部和下肢放射痛或酸麻感者,则为本试验阳性体征,可判断有椎管内发病因素。
②脊柱弯向健侧达到极度时,使原患侧侧弯试验引出的腰骶部深层痛与下肢症象完全消失,也判为本试验阳性。若脊柱弯向健侧而出现患侧腰部疼痛者,可判为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
③若无论是脊柱向患侧或健侧弯曲时,均引出腰部或腰骶部疼痛者,则判断为腰椎管内外混合型病变引起的腰腿痛。
3.胫神经弹拨试验
(1)检查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检查者一手提起患侧踝部,使膝关节屈曲成90°,掴窝部软组织因之完全松弛;另一手的中指尖在掴窝正中偏内处先找到胫神经干,在其上作轻巧的横向弹拨。询问患者有无局部疼痛及小腿后侧传导性酸麻感,再在健侧掴窝部作相同的对比检查。
(2)临床意义:凡检查时弹拨胫神经干出现局部疼痛或小腿传导性酸麻者均属本试验阳性。若手指重按神经干或膝关节后部关节囊,则可引出假阳性体征。
(三)影像学特征
1.X线平片 以下改变作为参考。(1)间盘变化。椎间盘高度变窄。椎体后缘变为磨角(钝角)或增生,间盘关节面硬化,后纵韧带钙化骨化,椎间假性滑移及椎间盘缺失等形态改变。(2)正侧位椎体间序列/曲线改变。腰椎管内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发生腰脊柱侧凸与腰脊柱后凸,在腰部或臀部软组织严重损害的情况下同样也可以发生,临床上往往表现为严重的腰椎管内外混合性病变。
以下情况可引起腰脊柱凸向病侧:单侧骶棘肌为主的损害,腰4~骶1部位多裂肌与旋椎肌损害,单侧臀中小肌损害。
以下情况引起腰脊柱过度前凸:腰部深层肌中以腰背筋膜后叶与骶棘肌为主的严重损害。
以下情况引起腰脊柱生理前凸减小、变直或后凸:多裂肌、旋椎肌与腰背筋膜前叶为主的严重损害。过度前凸者多是前屈受限,且疼痛增剧,后伸时疼痛减轻,过度后凸者则多是前屈时疼痛减轻,后伸受限,且疼痛加剧。
2.CT扫描或MRI检查 对椎管的大小测定,即有无狭窄(中央椎管、侧椎管、椎间孔)及内容物的结构形态变化可作为提示。对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大小、部位、节段范围及与硬膜囊,神经根的关系可较明确地作出诊断。对椎管肿瘤的检出率也很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肌电图检查
可区分为神经源性损害与肌源性损害,均表明来自椎管内病变。
1.神经根受累 如胫前肌(L4~5)、腓骨长肌(L5~S1)发现大量纤颤电位和正相电位,同时动作电位减少,而波幅、波宽无明显改变,则表明L5脊神经可能受累。若再在L5所支配的骶棘肌中也查得失神经支配电位,则可确定L5神经根节段受累。如在L5支配的骶棘肌未发现异常电位,应考虑是周围性病变。大部分肢体神经根性疼痛的定位可以据此来确定。如在萎缩肌群中查得大量失神经自发电位,同时又有运动单位减少,而传导速度正常,动作电位幅度高、宽度大,表明脊髓病变的可能。
2.肌源性损害 肌电图所测骶棘肌的运动电位平均时限比正常值明显缩短,而无或很少(偶见)出现正相电位和纤颤电位等失神经支配的异常波形。动作电位亦无减少且波幅较低,宽度较窄、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则多属于肌病。单纯的动作电位平均时限缩短表明肌肉组织因神经根无菌性炎症刺激反应的影响而出现功能失调。
二、确定病变部位
(一)腰椎管内病变
1.腰椎前屈后伸功能活动 腰部的前屈活动首先由髋关节屈曲来完成50%,其次才真正由腰椎脊柱本身来完成50%。腰椎前屈活动中约75%主要依赖L5~S1节段间的功能(其余的25%功能由L2~5完成) 。当L5~S1椎间盘突出或腰骶部、骶棘肌损害时将会明显限制前屈活动。而腰部后伸活动时,一方面腰椎管的容积变小,椎间盘后部纤维环向后挤出,黄韧带向前叠起,小关节突的挤紧,从而增加对硬膜囊或神经根的压迫刺激可诱发临床症状;
另一方面主要由腰椎2~5节段完成后伸活动。以上情况使L5~S1节段影响较小,固而腰部后伸活动受限并产生神经症状,应考虑L3~4/L4~5节段的病变。同理,影响坐姿工作的运动节段应该也是L5~S1部位。
2.腰脊柱棘突旁或正中部位压痛,可以提示椎管内节段性损害。棘突间压痛同时具有棘突旁椎板间压痛及下肢放射痛表示椎间盘中央偏侧型突出;如仅有棘突间压痛或棘突旁椎板间压痛及下肢放射痛则应考虑为椎间盘中央型或侧旁型突出。当然,压痛部位对区分脊柱的不同节段损害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棘突叩击痛对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很有意义,可以作为影像学检查前的筛选方法。
3.神经定位体征 具很高的诊断价值
(1)感觉减退或消失:腰背部感觉神经分布,主要为脊神经后支支配;椎管内感觉纤维分布是由其后支发出的椎窦神经支配,肢体则以脊神经前支所组成的神经丛发出的感觉支支配。所以受累神经根支配相应的皮区感觉障碍可以作为腰椎管内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及其定位参考。但是前提是首先在分清椎管内外两种病变之后。因为坐骨神经干及其分枝受到腰臀部病变软组织的痉挛或变性挛缩的压迫时,也会产生与腰部神经根本身受压一样的所支配的皮感区域感觉减退或消失。
临床所见的坐骨神经痛与小腿外侧的痛觉过敏或减退,是椎管内外损害两者共同所有的体征。
①大腿外侧皮区。来自腰丛(L2、3)神经分支。
②小腿前内侧皮区。来自腰丛(L.4)神经分支。
③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皮区、足外踝、足背及内侧三个足趾皮区。来自骶丛(L5~S1)神经分支。
④大腿后侧、小腿后侧、足底或足外侧缘及外侧二个足趾皮区。来自骶丛(L5~S1、2)神经分支。
(2)肌力减弱:不同部位肌力减弱反映受累神经节段。如股四头肌肌力减弱反映L2、3、4节段性受累(伸膝↓);胫前肌肌力减弱反映L4节段受累(足背伸↓);伸拇长肌肌力减弱反映L5节段受累(拇背伸↓);足跖屈与屈趾肌肌力减弱反映S1节段受累(足趾跖屈↓);但须注意肌力减弱或萎缩也是椎管内外病变所共有的体征。临床上单足支撑躯体动作(金鸡独立)可提示S1神经节段受累与否。
(3)反射障碍:下肢的腱反射具较准确的定位意义。在椎管内病变中能确定受累的神经节段。膝腱反射降低或消失反映L3、4节段的病变。跟腱反射降低或消失反映S1节段的病变。若出现巴彬斯基征等病理反射则要将椎管内病变考虑到颈胸椎部位的椎体束征象,多为脊髓损害性病变所致。
4.俯卧位屈膝伸髋试验:此项检查原来为股神经紧张的体征,但是由于脊神经解剖学变异可以出现下腰部痛或坐骨神经痛。下腰痛的来由是第二腰神经的传入分枝下行,并埋于后纵韧带,沿着椎体后缘向下,直达第五腰椎平面,所以屈膝伸髋时可能牵伸L2神经背根及其下行支,当其受到刺激性损害时可诱发疼痛。坐骨神经痛的来由是相当多的病例第四腰神经与第五腰神经之间存在交通支,当屈膝伸髋时牵伸L4神经背根及其交通支,而引起L5神经根的刺激。若L4~5椎间盘突出刺激压迫L5神经根,此项试验可以阳性。但是,如L5~S1椎间盘突出刺激压迫S1神经根,此项试验不会引出下肢放射痛,所以能鉴别出L4~5节段与L5~S1节段神经损害。
(二)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
1、压痛点与牵涉痛
(1)腰臀部及下肢压痛点:下胸段或腰部棘突间、棘突旁、骶中嵴压痛点(棘上、棘间韧带);髂后上棘内缘及髂嵴后1/3压痛点(骶棘肌);耻骨联合上缘压痛点(腹直肌与棱锥肌);髂嵴压痛点(腰方肌、腹外、内斜肌);胸腰椎椎板及小关节突压痛点(腰部深层肌之棘肌、多裂肌、小关节囊);腰椎横突与第12肋骨下缘压痛点(腰方肌及腰背筋膜);髂后上棘与骶尾骨下外缘及臀肌粗隆压痛点(臀大肌);骶髂关节压痛点(长短韧带、关节囊);髂骨翼及坐骨大孔内上缘、股骨转子间窝压痛点(臀中、小肌);髂前上棘后方及股外侧压痛点(阔筋膜张肌、髂胫束);
坐骨结节外侧压痛点(股方肌);坐骨结节上内侧压痛点(骶结节韧带);股骨大转子尖部压痛点(梨状肌);股骨小转子肌附着处压痛点(髂腰肌);耻骨上下支肌附着处压痛点(股内收肌群);臀上皮神经压痛点;坐骨神经梨状肌下出口处压痛点;臀上神经梨状肌上出口压痛点;臀下神经梨状肌下出口压痛点;胫神经掴窝处压痛点;膑下脂肪垫压痛点;内踝下方压痛点(胫后肌腱及腱鞘);外踝下方压痛点(腓骨长、短肌腱及腱鞘)。跗骨窦(伸趾短肌、踝垫)、跟骨棘(跖腱膜、跖长韧带)
(2)牵涉痛:椎窦神经或脊神经后支分布支配区域的软组织损害可产生相似于脊神经根受累的下肢放散痛。通常放散传射的径路较模糊,且不一定很远,少数情况可以抵达肢体末端。
①腰部或腰骶部软组织炎性粘连、增生变性与挛缩→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外踝下方、跟骨外侧、足背前外侧痛。
②臀部软组织及其肌肉间隔之间的炎性粘连、增生变性与挛缩→大腿后或外侧、小腿外侧、膝上部、足跟或足背。
③阔筋膜张肌在髂前上棘肌附着处炎性粘连、增生变性与挛缩→膝外方痛、膝前方痛、胫骨前方、足背或足跟痛;外踝下方痛、跟骨外侧痛、前足外侧痛。
④内收肌群耻骨附着处慢性炎性损害→臀部、小腿外侧、足部;大腿内侧、膝内方、小腿内侧、跟骨内侧、足内侧痛。
⑤腹外、内斜肌、腹横肌等髂嵴附着处慢性炎性损害→胸廓外侧、腹壁痛、患侧下肢突发抽搐。
⑥腹直肌、棱椎肌耻骨联合处上缘慢性炎性损害→下腹痛、或尿道口痛。
⑦髂腰韧带炎性损害→腰股沟、髂嵴及大腿根内侧痛。
⑧骶髂韧带炎性损害→大腿外侧(骶髂短韧带)、大小腿后侧、足外侧缘痛(骶髂长韧带)。
⑨骶结节韧带炎性损害→大腿后侧内缘、小腿后内侧、足跟痛。
2、功能检查 可以对压痛点定位。
(1)直腿抬高试验;
(2)屈膝屈髋分腿试验;
(3)髋外展试验:臀中小肌;
(4)髂胫束紧张试验;
(5)髋内旋试验:梨状肌;
骶髂关节试验:”4”字试验;
(7)膑下脂肪垫挤压征;
麦氏试验;
(9)抽屉试验;
(10)股神经紧张试验。
三、区别病变性质
依据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诊断可以明确病变性质。
(一)椎管内疾患
1、极端或特异病变
(1)肿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神经根囊肿、皮样囊肿、室管膜瘤、转移癌(肝、肾、前列腺、卵巢)、脊髓胶质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
(2)血管瘤及变异:动静脉瘤、脊膜膨出。
(3)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
2、常见疾患
(1)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侧旁型、外侧型、极外侧型、前方型)。
(2)胸腰椎管狭窄症(先天性、发育性、退变性、外伤性、医源性、混合性)。
(3)腰椎滑移症(导致继发性椎管狭窄)。
(4)软组织损害(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脂肪结缔组织变性挛缩等)。
(二)椎管外病变
1、极端或特异病变
(1)脊柱肿瘤、结核、嗜酸性肉芽肿。
(2)脊柱损伤后遗症:挤压性骨折、劈裂性骨折、骨折脱位。
2、风湿类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李特氏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性关节炎、皮肌炎及反应性关节炎、骶髂关节疾患、股骨头缺血坏死等。
3、脏器疾患和系统性疾患。肝胆消化系、泌尿生殖系疾患、妇科疾患、内分泌疾患(甲状腺机能减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
4、血管疾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深静脉炎、髂总动脉或髂外动脉血栓。
5、软组织损害(含纤维肌痛综合征)。大致分为腰部肌群、臀部肌群、股内收肌群、腹侧肌群、掴绳肌群、腓肠肌内外侧头、膑下脂肪垫、腓骨长短肌、胫后肌群、跗骨窦软组织、跖腱膜及下肢各部关节韧带等部位的损伤性无菌性炎症反应。
6、感染性。带状疱疹、淋巴管炎。
以上的诊断程式的思路经临床病例验证,准确率高,不易漏诊。从目前疼痛诊疗的现状来看,不宜将CT、MRI和电生理检查列入常规项目,作者认为只要仔细询问病史,周密的查体和常规的X线或必要的化验检查,即可明确诊断,只在疑有椎管内外极端或特异病变时,才做MRI和肌电图检查。本文提供的诊断思路有利于选择正确的临床治疗。
颈肩腰腿疼护理:
心理护理 颈肩腰腿痛多与退行性变化有关,随年龄增加而加重,而这些变化一般不可逆转。患者由于病程长,易反复或因病情未见好转而苦恼,情绪紧张,心理压力日重,对疾病的康复失去信心。故根据患者特点,尤为重视心理护理,经常关心患者,深入病房与患者交谈,做好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及防病知识,对行动不便者给予生活上的照顾,治疗时耐心细致,对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尽可能的满足,甚至不厌其烦,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进行康复训练。
传统康复护理 ①温和灸:颈椎病给予灸百会、太阳、风池、天宗穴;腰椎增生及椎间盘突出症灸腰阳关、肾俞、大肠俞、环跳穴;膝关节炎灸犊鼻、鹤顶、阳陵泉、足三里、悬钟穴。每天灸1次,每次30min,用我院中药制剂十一方酒、太乙液或陈醋湿敷后加艾条灸效果更好。②艾炷灸:用艾绒做成黄豆大或麦粒大的艾炷,隔姜或隔盐灸鹤顶、犊鼻、委中、悬钟、阳池、曲池、肩?穴或阿是穴,每次灸5~10壮,每日1次,10~20次为1疗程。灸法可达到祛风散寒、祛湿除邪、温通经络、疏通血脉的作用。③刺络拔罐:用梅花针重叩相应穴位或阿是穴至轻微出血后加拔火罐,可达到活血散瘀、舒筋止痛的作用。
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药物离子导入疗法,具有改善营养、加强再生、软化疤痕、松解粘连、治疗疼痛的功效。使用上海产G6802型电针治疗仪,将治疗仪正负两块极板外包小方纱后分别置于患者相应的穴位上,用松紧带将极板固定,然后将药液均匀滴注于小方纱上,以湿润不漏药液为度。根据患者感觉及承受能力调节治疗仪的输出强度。治疗时间为20~30min,每日1次,10~20次为1疗程。导入药物有①十一方酒: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之功效,主治风湿骨痛,骨质增生等;②太乙液:具有祛风活络、温中散寒、除湿止痛之功效;③老陈醋:具有软坚散结、松解粘连的功效。导入穴位①颈椎病常用颈椎夹脊穴、风池、大椎穴等;②肩周炎常用阿是穴、肩井、肩?、臂月需、天宗穴等;③增生性膝关节炎常用犊鼻穴、阿是穴、阳陵泉、委中穴等;④腰椎增生及椎间盘突出症常用腰椎夹脊穴、环跳、委中、承山、阿是穴等。
小针刀治疗的护理 120例中,有50例同时接受小针刀治疗,与未接受小针刀治疗的患者相比,住院时间前者为平均23天,后者为35天;显效率前者为50%,后者为35%。①术前护理:患者对小针刀疗法缺乏认识,有恐惧心理,护士要耐心向病人介绍针刀治疗的原理、疗效及术中的感觉和注意事项,使病人消除顾虑和恐惧心理,配合治疗。②术中护理:治疗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表现,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以防晕针,如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头晕恶心欲吐等晕针表现时,应立即起针,将患者平卧并饮用温开水或糖水,必要时,予吸氧。③术后护理:针刀治疗后,刀口要用创可贴保护伤口,避免伤口潮湿及污染,还应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颈肩腰腿疼危害:
1、急性腰扭伤:多有明显的腰部闪转扭伤史,伤后立刻出现腰痛,活动受限,腰部有明显压痛点,体位不能自如转换,疼痛为痉挛性疼痛,X光片无异常。
2、腰肌劳损:多为慢性腰痛,疲劳状态下发病,与气候变化 有关,疼痛多为 胀性,休息后可以缓解。X光片可无异常,也有的有先天性脊柱裂等畸形。
3、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多有损伤史,腰伴下肢放射性疼痛,症状时轻时重,活动受限,咳嗽、喷嚏、弯腰则可加重症状,休息后疼痛缓解。棘突间或棘旁有明显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并有相应的神经根支配区域感觉及运动障碍。X光片或腰椎CT可协助确诊。
4、腰椎管狭窄症:腰痛反复发作,下肢麻木行走无力、间歇性跛行,X光片或腰椎CT可见椎间隙变窄,椎管内径变窄。
5、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多有扭伤或劳损史,第3腰椎横突处明显压痛并向下腰及臀部放射,腰三横突附近可触及条索状或结节状物。
颈肩腰腿疼预防:
预防颈肩腰腿疼痛腰腿疼痛,主要有以下的一些措施:
采用正确的姿势
人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正确的姿势不仅能够省时省力,减少人体骨关节、肌肉、韧带的磨损,又可避免不良姿势造成的各种损伤。例如:搬取重物时先双膝屈曲下蹲,然后再搬取重物则不易损伤腰部。否则,如双膝伸直,弯腰搬取重物则很容易引起腰部损伤和腰椎间盘突出等病。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应防止长时间的单一姿势,纠正不良姿势,防止过度劳累。特别是腰部的超负荷使用必然会造成腰部肌肉、韧带和关节等的损伤而出现腰痛、腿痛。
使用硬板软垫床
睡眠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人生将近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睡床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人的健康。硬板床睡上去不舒适,软床睡上去又易引起脊柱的变形,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腰酸腿痛。那么什么样的床最为合适呢?在木板床上加一个5―10厘米厚的床垫最为适宜。
防止风寒、潮湿的侵袭
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经常受到风、寒、暑、湿、燥、火六邪的侵袭。中医认为:“寒胜则痛,寒主凝滞,气血不通,经脉不畅,不通则痛,这一连串的病理改变都可导致腰腿痛”。为此,生活起居,工作学习的环境要干燥,温暖,特别不要睡卧在寒冷潮湿的地上,淋雨后要及时更换衣服。剧烈活动和出汗后不要立即冲冷水澡,冬季的睡床要温暖,农村可睡火炕,城市可用电热毯,这些都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腰腿痛的双重作用。
饮食有节
肥胖的人往往易于发生腰背痛,不言而喻,是其过分的体重增加了相应肌肉、韧带和骨关节的负担而致。故其治疗措施之一就是要节制饮食,减轻体重和由于肥胖给腰椎带来的额外负担。特别是中、老年人和妇女。妇女产后,都处于易于发胖期,节制饮食、加强锻炼是非常必要的。中老年人发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量的减少,使脂肪增加,更重要的是不合理的饮食所造成。
颈肩腰腿疼注意:
肝主筋,肾主骨。运用补益肝肾、祛风湿、通经络的药物,效果较佳。经过长期的积累,我们总结出大量的预防颈肩腰腿痛的治疗方法及保健措施,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功能锻炼,合理用药,才能真正杜绝颈肩腰腿痛的发生
2 、一定的理疗。
理疗在预防本病的发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中药熏蒸,疗效好,安全性高。当然任何理疗方法均应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利用,有区别,有针对性,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3、体位疗法也很重要。
长期卧硬板床,高度为6―8厘米的低枕睡眠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极为有利。床垫过软可导致颈腰部的不适。
4、体育疗法很重要。
假期中更应注意身体的合理锻炼,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八十年代比房子,九十年代比汽车,到了这个年代就应比健康了,所以不仅不能在假期中因为不适当的作息把身体累垮,而且应该好好利用好这个时间把身体锻炼的棒棒的,是吧?在此提醒一句:在您合理锻炼的基础上,充足而有效的睡眠是健康的保证。
5、保暖。
寒冷能使疼痛加重,这是已经被证实的真理,所以不管是外出还是在家中都应该穿暖和, 保暖防潮,有既往颈肩腰腿痛的患者更应如此.
6、科学的饮食。
过度肥胖,肌肉力量就会相对下降,相应肌肉的力量不协调,还会增加关节的负荷。故应多食两素,两素是指维生素和纤维素。如果对饮食的量和质不能科学的搭配,那么肥胖及由此产生的腰腿痛便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7、检查自己的鞋子。
把鞋头呈现尖形、鞋跟高于五公分以上、鞋子材质过硬的鞋子,全部收起来。改穿圆形或方形鞋头的平底鞋或多功能形运动鞋,能有效地预防腰腿疼的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