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张,颅内动脉瘤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约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4%-50%。
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动脉瘤、动脉硬化性动脉瘤和外伤性动脉瘤。其临床表现:在动脉瘤未破裂之前,绝大多数患者无临床症状,个别可因体积较大,压迫相邻神经与脑组织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动脉瘤破裂则引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内血肿。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精神症状。查体可见偏瘫、脑神经障碍和脑膜刺激征。腰穿可见脑脊液为血性。一般通过脑血管造影来确诊。
颅内动脉瘤治疗主要分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和血管内栓塞治疗。
非手术治疗:其目的是防止或延迟动脉瘤再出血,缓解脑血管痉挛,解除脑水肿,保护脑功能。为手术或其他治疗创造条件。适用于年老体弱和有严重脏器疾病不能耐受手术;动脉瘤在5级以上不能手术。非手术治疗可包括:绝对卧床休息4周以上,保持病人安静;适当降低血压,降低脑灌注压,减轻脑血流对动脉壁冲击;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酶药物;应用脱水药物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缓解脑血管痉挛。
手术治疗 PK 血管内栓塞治疗
手术治疗:动脉瘤手术治疗目的是防止动脉瘤发生出血或再出血。目前随着神经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使动脉瘤手术成功率有明显提高,手术死亡率已下降至1-2%。手术治疗方法有直接和间接手术:(1)直接手术,目的是断绝动脉瘤和载瘤动脉间交通,保持载瘤血管通畅。包括动脉瘤颈夹闭术,动脉瘤狐立术,动脉瘤加固术,动脉瘤内栓塞术。根据动脉瘤煌大小,瘤颈情况,动脉瘤与周围动脉关系决定不同手术方式。(2)间接手术,目的是将动脉瘤侧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分期结扎,使远端血压下降,减轻血流对动脉瘤壁的冲击力量,进入瘤腔的血液流速减小或发生血栓形成。结扎前需做颈内动脉压迫试验,即Matas试验,以促使侧支循环建立,病侧的大脑半球能从侧支循环中获得供血。
血管内栓塞治疗:血管内栓塞是在数字减影X线机透视下将微导管插入动脉瘤腔内,再用微弹簧圈通过导管推送到动脉瘤腔内,达到闭塞动脉瘤的目的,而载瘤动脉仍保持通畅。目前随着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发展,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技术(GDC)已逐渐推广应用,已作为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该技术安全,损伤小,栓塞动脉瘤可靠,病人恢复快。
GDC技术是意大利学者guglielmi于90年代发明的一种治疗脑动脉瘤的先进神经介入技术。GDC是由白金制成的极精细极柔软的记忆微弹簧圈。一般治疗前禁食8小时,治疗时采用局麻+镇静或全身麻醉,治疗过程可能性需要2-3小时,治疗后保持平卧8小时,观察几天后病愈出院。它与外科手术相比较而言,外科手术是治疗脑动脉瘤的传统方式,但全麻、打开头颅、暴露和移动脑组织,术中出血多和术后康复慢是大多数病人所顾忌的,而GDC栓塞技术是一种微创技术,整个过程仅需在病人大腿根部穿刺后导入的导管内完成。不需开颅和暴露脑组织,术中几无出血,太后康复快,二者效果相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