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句话道出了中华民族饮食的重要性,尤其是食品的安全问题。曾大夫认为,“安全”不仅仅是指食品的质量安全,也应该包括如何才能吃出健康!
不知从何时起,健康成了公众关注的话题,人们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与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得益于科技的进步、食品安全管理者执政能力的提高,我们的食品安全得到了比以前更好的保障。但我们大部分人由于受到披着所谓“科学”的外衣而大肆宣扬的现代营养学的影响,不是缺钙、缺锌,就是缺维生素,进而买他们广告无所不在的保健品,无不夸大其功效,甚至以保健品代替必要的蔬果。也有很多朋友(特别是女性朋友)每天必吃水果,认为吃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纤维素或微量元素等等,甚至还认为可以滋润肌肤。“每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这是曾大夫从小学就接触到的一句谚语,朗朗上口,深入人心。可能是出自专家学者的口,所以从来不会有人去挑战权威、或去怀疑这句话的科学性!
苹果,中医认为味甘、酸,性平,有滋阴润肤、生津止渴、养血安神、润肠通便、涩肠止泻等功效。现代营养学认为,苹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微量元素等,且口感爽脆,易被人体吸收,是世界四大水果(苹果、葡萄、柑桔和香蕉)之冠,甚至有科学家和医师把苹果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全科医生”。
苹果作为四大水果之冠,不仅口感和保健功效都非常好,而且还是送礼佳品,几乎所有的人(包括糖尿病患者)都适合吃,深得人们喜爱。苹果,亦是曾大夫爱吃的水果之一,曾大夫从来不反对吃水果,反对的是不按水果的性味和体质吃、违反自然规律地吃(正如文章的标题)。大部分水果性偏寒凉,如体质偏寒的人就应该少吃,否则不止是白吃,反而于健康不利。有人诧异,吃个水果本是为了满足食欲或养生保健,怎么还会违反了自然规律?!百思不得其解。
我们知道自然界的规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万物复苏,植物发芽开花,自然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花类、嫩叶、芽类);夏天热照充足,经过春天的生发期,枝叶茂盛,北方是青涩未熟的果实,南方是很多水果的成熟期(叶类、青苹果、岭南水果);秋天秋高气爽,气温宜人,经过夏天的储备,硕果累累,是整株植物的最精华所在,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苹果、梨、葡萄、柑橘);冬天,自然界万物潜藏,自然界阳气、植物营养均潜于地表之下,故冬天的泉水或山洞里的水却渗透着一丝丝温暖,此时根茎类植物便是最佳应季食品(土豆、萝卜)。
讲到这里,朋友们应该知道,秋天才是苹果的收获季节,秋天也才是吃苹果的最佳季节。秋天天气干燥,人体也容易出现因缺水而出现干燥的症状,如口干舌燥、口唇皮肤干燥、鼻腔干燥出血、大便干燥等。除了喝水,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适当吃一些新鲜、应季的蔬果来滋养人体的津液,只有让细胞水汪汪,才能让你的皮肤水嫩有光泽!苹果、梨、葡萄都是秋天的应季水果。春天、夏天的苹果肯定是上一年的,为了保存,可能添加了不少保鲜剂、防腐剂,春夏吃苹果,除了不新鲜不应季,也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几千年来在中医性味理论的指导下,繁衍着一代又一代健康的中华儿女。曾大夫坚信,只有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来指导自己的饮食才是最科学、最健康的饮食方法。比如在春天,自然界在升发,植物也在发芽,此时我们吃些豆芽或嫩叶类的蔬菜,除了补充这些蔬菜含有的营养成分外,也能促进人体阳气的升发,提醒我们温暖的春天来了,我们也要动起来;而冬天,自然界的阳气潜藏于地下,人体的阳气也要顺应自然界规律藏入体内,来保养我们的正气、抵御寒邪,这时候就不应该吃豆芽,否则人体阳气该藏却泄,耗散阳气,有损健康。
我们人类在自然界面前简直是太渺小了,自以为聪明地创造出了一些“转基因”“反季节”的蔬果可以满足人们一年四季想吃啥就吃啥的欲望。殊不知,付出的将会是健康的代价。所谓“大道至简”“大智若愚”,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完全可以装装傻,也不要想太多,不要被陷入了死胡同的现代营养学牵着鼻子走,反正自然界有什么你就吃什么(转基因与反季节蔬果除外,因为这是非自然的)。曾大夫认为,人体需要补充营养,正如《黄帝内经》所云“五果为助,五菜为充”,但并不是一年365天都会缺,春天你所缺的物质,只要你把春天自然界的食物吃遍了,那就补充了你在春天所需要的营养;其他季节亦然。所以一年四季下来,人体缺什么你都能补上了。这就是中华民族最古老而又最科学的智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