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血压急症患者,血压达200/110mmHg时, 无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征象。为达到降压目的,遂用血管扩张剂,待血压降到正常范围时(120/60mmHg), 反而出现急性左心衰竭的征象。这是为什么?
一、体循环与肺循环
人体的血液循环,主要分为两个循环,即体循环与肺循环,也称之为大循环与小循环。二者之间的重要差别是压力的不同。
体循环为动态的高压系统,最高压力为临床所测到的动脉收缩压,达100mmHg左右,高血压时,可达200mg以上。在心脏的舒张期,压力回落,即舒张压,健康人的压力也在60mmHg以上。故从整体来看,体循环是一动态变化着的、高压力系统。
肺循环的压力是比较低的,正常右心室压力曲线在30mmHg以内上下波动;肺动脉嵌压(PCWP) 的正常值为 4~12mmHg;PCWP 18~20mmHg时开始出现肺淤血;PCWP 20~25mmHg时出现中度肺淤血;PCWP 25~30mmHg时出现重度肺淤血;PCWP >30mmHg时出现急性肺水肿。故从整体来看,肺循环是一在低水平,动态变化着的低压系统。
总之,体循环与肺循环的压力差异显而易见。
二、“人往高处走”物理学原理
“人往高处走”,其中一层意思是指“美好的东西”都处在“高的地方”,人要追求美好的事物,就应向“高处走”。临床治疗中从静脉输进的液体(从低处进来),也得把它运输到“高处”(动脉系统),以发挥作用,不能存在“低处”,否则就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从“低处”到“高处”,只能用“泵”,人体中的“左心”就是一个“泵”,负责将低压区(肺循环)的血液,“扬”到高压区(体循环)中去。这个过程决定于三个因素:时间、容量和压差。
(一)、时间因素
首先谈时间问题,也就是速率问题。临床上静脉输液速度过快,会造成急性肺水肿。其机理为:经静脉快速输液,液体经大静脉到右心,再到肺循环。左心这个泵将其“扬”到体循环, 再到外周毛细血管。如输液速度过快,左心这个泵来不及将其“扬”到体循环,液体会“潴留”在低压的肺内,自然会造成肺淤血或肺水肿。故临床治疗中,输进的液体,机体需要时间来“消化”和“平衡”。如时间太短,液体来不及转移,就会潴留在低压的肺循环。
(二)、容量因素
临床上输液总量过多,虽然很慢,也会造成急性肺水肿。其机理为:体循环为动态的高压系统,肺循环的压力是比较低的,二者间存在显著的压力阶差。当全身容量过多时,“水往低处流”,低压的肺循环自然会潴留相对多的液体,从而造成肺淤血或肺水肿。故临床治疗中,输进的液体的总量是需要控制的,否则过多的液体会相对较多地,潴留在低压的肺循环。
(三)、压差因素
体循环与肺循环的压差越大,左心这个泵将血液由肺循环“扬”到体循环,就会越费力,液体从肺循环到体循环转移的速度,就会减慢。故高血压时,输液速度稍加快,就有可能出现肺水肿,道理就是如此。
因此,在循环系统中,体循环与肺循环间液体的转移,决定于三个因素:时间、容量和压差,即“左心泵”的能力及周围环境。
这也是动脉输液和静脉输液之间的重要差别之一,动脉输液优先考虑的应是总量问题,其次才是速度问题;静脉输液优先考虑的应是速度问题,其次才是总量问题。
三、“水往低处流”的物理学原理
“水往低处流”,是指液体向压力较低的区域流动。在循环系统中,肺循环的血流量还决定于另外两个因素,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压力。
(一)、肺动脉
在肺循环中,肺动脉相当于一个位于肺组织前的“阀门”,是肺循环的第一个调节阀,它的阻力是决定肺内潴留液体量的因素之一。
高血压急症患者,在全身小动脉收缩的同时,往往伴随有肺动脉的收缩;后者可能为一保护机制,通过减少向肺的血流,以减少体循环高压状态对肺循环的影响。在应用血管扩张剂后,外周血管扩张,体循环的血管阻力下降;如果此时肺动脉还处在收缩状态,向肺的血流仍处在原来的较低水平,左心就可能出现“空转”状态,心输出量就可能出现下降。因此,用血管扩张剂治疗高血压时,全身外周血管阻力与肺血管阻力的“非等比下降”,可使心输出量(CO)不变或减少,可能加重病情。
用血管扩张剂治疗高血压时,如全身外周血管阻力与肺血管阻力呈“等比下降”,可使心输出量(CO)不变或增加,这可能是一种理想状态。即同时扩张外周血管和肺动脉的血管活性药物,是比较好的降压药物。
目前用于降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六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钙拮抗剂、a受体阻滞剂。另外还有一些含有以上几种成分的复方药物,例如复降片、珍菊降压片、北京降压0号、海捷亚、安博诺等等。但是只有钙拮抗剂对肺血管阻力的影响可能较明显,兼有“等比下降”的潜力;因为较新的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指南中,血管扩张药物中只留下钙拮抗剂这一类药物。故静脉注射用钙拮抗剂类降压药物,尼卡地平,在高血压急症的治疗中,可能有其它药物不可比拟的优势。
(二)、肺静脉
在肺循环中,肺静脉相当于一个位于肺组织后的“阀门”,是肺循环的第二个调节阀,它的阻力是决定肺内潴留液体量的因素之一。
在高血压急症的治疗中,如果存在肺静脉的梗阻,全身应用血管扩张剂后,可以引起肺动脉扩张,导致肺血流量增加,从而导致肺水肿。这在临床中应引起注意。
引起肺静脉改变的疾病主要有, ①肺静脉阻塞:肺静脉堵塞病、先天性肺静脉狭窄、纵隔肿瘤或肉芽肿、纵隔炎。②左心疾患:左心功能不全(风心病、冠心病、高心病等)、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左房黏液瘤等。这些疾患引起的肺静脉高压,过去的分类曾命名为毛细血管后性肺高压,临床上还是比较常见的。
(三)、肺血管的状态
肺血管的状态也是影响肺循环的重要因素。例如肺动脉高压病变早期,血管平滑肌收缩经常存在,对扩血管治疗反应较好;肺动脉高压病变晚期,血管内膜和中层纤维化及血栓形成等限制了血管扩张,对治疗反应不佳,甚至出现矛盾反应。因此,用血管扩张药治疗前,应考虑肺血管的反应性。
其次,伴有慢性肺部疾病或间质性肺部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其肺高压有可能是由于缺氧所致,肺内通气不良的区域往往伴有血管收缩,此时应慎用血管扩张剂。因为血管扩张剂治疗可以引起通气血流比值失调,从而加重低氧血症。
总之,治疗高血压等任何疾病均应以个体化为原则,病理生理为导向,患者基础的肺循环状态,药物对肺循环的影响,及体循环与肺循环间的相互作用是临床治疗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