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指主动脉壁局部或弥漫性的异常扩张,压迫周围器官而引起症状,瘤状破裂为其主要危险。按结构主动脉瘤可:①真性主动脉瘤:动脉瘤的囊由动脉壁的一层或多层构成;②假性主动脉瘤:由于外伤、感染等原因,血液从动脉内溢出至动脉周围的组织内,血块及其机化物、纤维组织与动脉壁一起构成动脉瘤的壁。③壁间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内膜或中层撕裂后,血流冲击使中层逐渐成夹层分离,在分离腔中积血、膨出,也可与动脉腔构成双腔结构。
在临床上,许多种情况均可造成主动脉损伤,形成主动脉瘤,包括真性、假性、壁间主动脉瘤等形式。其中贯通伤直接作用于受损处主动脉引起动脉瘤,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主动脉瘤破裂位置容易确定。间接损伤时由于体表常无伤口,主动脉瘤破裂位置不容易确定。如进行胸外按压时,车祸等情况下胸部在前方受到撞击时,运动员从单杠上掉下来,及妊娠过程等。
上述这些间接损伤因素的致伤机制和”摘南瓜”的道理很相似。心脏像一个悬挂着的“南瓜”,与心脏相连的主动脉像南瓜的“藤”,主动脉根部就相当于南瓜的“蒂”。
一、舒缓的加速运动时
如果你轻推一个悬挂着的“南瓜”, “南瓜”就会像钟摆一样,呈前后方向的摆动,此时南瓜“蒂”的部位,是最容易折断的部位,因为此部位是球形物体(南瓜),与管型物体(藤)的连接处(蒂),是力学上的薄弱环节。
如在心肺复苏做胸外按压时,心脏也会像一只“南瓜”,出现前后方向的摆动,此时主动脉根部最容易出现损伤,主动脉瘤破口多位于主动脉根部。由于主动脉根部有部分位于心包内,主动脉根部损伤时血液会进入心包腔,所以心肺复苏时可见到心包积血和心包填塞,这是临床上心脏复苏无效的原因之一。
另外,如形成主动脉壁间动脉瘤,它向腔外破裂的位置,主要取决于腔内原发性撕裂的位置。心包积血是主动脉壁间动脉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升主动脉向心包内破裂的占70%;主动脉弓向心包内破裂的就降至35%;胸降主动脉为12.3%;而原发裂口在腹主动脉的仅占7%。除心包积血外,胸腔段破裂出血最易发生的部位以左侧为主,其与右侧的比例约为5:1。
二、强烈的加速运动时
如果你用力推一个悬挂着的“南瓜”, 球形物体(南瓜)会快速向后运动,而管型物体(藤)还处于静止状态,最容易折断的部位也是二者的连接处(蒂)。故当胸部在前方受到撞击时,心脏像一只“南瓜”,会出现快速向后的运动,而主动脉还处于静止状态,此时主动脉根部最容易出现损伤,主动脉瘤破口多位于主动脉根部。
1987年春天,我正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正在临床一线工作,曾遇到一位中年男性患者。曾因胸部不适在山东某大医院就诊,发现纵隔增宽,诊断为“肺癌”(那时CT还未普及),遂行放射治疗,治疗数周期后,发现纵隔肿物无明显变化,故来我院就诊。再次详细询问病史,患者回忆起在发病前数天,曾上火车旅行时,因为十分拥挤,前面一个旅客用肘部重击患者的前胸部,当时觉胸内撕裂样疼痛,然后蹲在站台上休息一会后,自动缓解。 根据患者的病史及检查,怀疑为主动脉假性动脉瘤。随即行血管造影,证实主动脉破口位于主动脉根部,假性动脉瘤形成。该患者后来在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前数小时,突然出现心跳呼吸停止,怀疑动脉瘤破裂而死亡。其破裂可能和放射治疗损害假性动脉瘤的包膜也有一定的关系。
三、减速运动时
在减速运动时,如从单杠上落下,后背着地;车祸时把患者撞飞,身体后部着地等;主动脉损伤破裂位置多位于主动脉峡部,即在主动脉弓远段与胸降主动脉连接处,亦即主动脉峡部,邻近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区。另外,主动脉缩窄段病变的部位绝大多数(95%以上)也位于该区域。
1、动脉导管及动脉韧带
动脉导管为位于左肺动脉基部与降主动脉起始部之间的管道。胎儿时期,肺呈萎陷状态,肺血管的阻力较高,由右心室排至肺动脉的血液绝大多数通过动脉导管进入降主动脉。出生后,肺膨胀并随着呼吸而张缩,肺循环阻力随之下降,右心室排出的血液乃进入两侧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当肺动肺压力与主动脉压力持平时,动脉导管即呈功能上的闭合。进而由于生理上的弃用、肺膨胀后导管所处位置角度的改变和某些尚未阐明的因素,导管逐渐产生组织学上的闭合,形成动脉韧带。据统计, 88%的婴儿在出生后两个月内导管即闭合,98%在8个月内已闭合。如果在1周岁时导管仍开放,以后自行闭合的机会较少,即形成导管未闭(症)。
总之,由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连至主动脉弓下缘的纤维结缔组织索,即动脉韧带,是胎儿时动脉导管在出生后闭锁的遗迹。它很像“焊接在主动脉外侧壁上的一根绳索”。
2、“反弹”致伤
在减速运动时,如患者从单杠上落下,后背着地;心脏先向后背方向移动,当后背着地时,心脏移动减速,然后“反弹”回来,改向胸前方向移动,并引领动脉韧带向前运动,此时“焊接在主动脉外侧壁上的一根绳索”,就会狠狠地在主动脉峡部留下一个“破口”。这就是减速运动时主动脉损伤的机制之一。
四、妊娠时
妊娠时主动脉损伤的机制,非常类似“扭南瓜”的动作,可以从哲学的时空观结合来考察。辨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空间存在三个维度:上下、左右、前后;时间为一个维度:过去、现在、将来。
(一)、时间维度
1、上举力
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胎儿在孕妇腹内增大,对患者的膈肌和心脏的上举力量会逐渐增加。
2、激素水平
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孕妇体内的雌孕激素水平改变,可使主动脉中层出现囊性改变,是易发生主动脉壁间动脉瘤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40岁以下女性主动脉壁间动脉瘤约半数发生在妊娠期间,且多发生在妊娠后3月内或产褥期的早期。
有研究表明雌激素能明显降低动脉壁糖原分解的活动力,使动脉壁受损。这可能与雌激素引起动脉平滑肌萎缩有关,导致血管炎症反应,使受累血管出现内膜的成纤维组织增厚,中膜增厚或变薄,纤维变性,纤维组织和弹性纤维断裂、重叠或消失。也有认为雌激素引起动脉中膜某些酶活性的降低,是动脉壁炎症性改变的机制。但是,一些学者通过实验已否认了雌激素对血管壁的影响,认为最大可能是由于妊娠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引起的,但有些学者仍坚持是与妊娠期间结缔组织的变化有关,此问题尚无定论。
(二)、空间维度
1、上下方向
妊娠时,胎儿在孕妇腹内增大,患者的膈肌就会抬高,向上推心脏。但是,心脏上方为主动脉弓,主动脉弓上方还有三根动脉大血管(头臂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在支撑着,故心脏向上移动很困难。
2、前后方向
心脏前方为胸骨,后方背靠脊柱,心脏前后方向也无太多的空间,能缓解患者妊娠时膈肌抬高对心脏的推举力。
3、左右方向
心脏左右方向为较柔软的心包及肺组织,理论上围绕心脏两侧胸部的压力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在运动、体位改变等因素影响下,心脏左右侧、各部位间的压力就会出现不平衡,心脏就会向压力较低的一侧或方位移动,由此可产生一种使心脏旋转的力,类似于“摘南瓜”时,“扭南瓜”的动作,故此时主动脉损伤的部位也主要在根部。
总之,荀子在《大略》中说,“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为医者,从“摘南瓜”的道理中,导引出主动脉瘤破裂位置确定的一些方法,这是一个“尽其理”的范例,也是临床发散思维的体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