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 是鼻腔粘膜下层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鼻腔粘膜肿胀、增生肥厚、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为特征。
一、病因:一般认为本病不是感染性疾病,即使有感染存在,也是继发性的。目前认为,本病与很多因素有相关。
1 、局部因素
(1) 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获彻底治疗,迁延成慢性炎症。
(2) 鼻腔解剖变异 如鼻中隔偏曲或气化中鼻甲等,阻碍鼻腔通气引流,增加鼻粘膜反复发生感染机会,导致鼻腔粘膜炎症持续存在和慢性化。
(3) 鼻窦慢性炎症疾病 如慢性鼻窦炎时,鼻腔内分泌物长期刺激鼻腔粘膜,造成炎症持续存在,进而加重鼻窦炎,鼻炎与鼻窦炎的这种持续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4) 邻近感染灶 如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炎症持续引起鼻腔粘膜炎症存在。
(5) 鼻腔用药不当或过久 如鼻腔内滥用萘甲唑林或麻黄碱引起药物性鼻炎。
2 、职业及环境因素:长期或反复吸入粉尘(如水泥、石灰、煤尘、面粉等)或有害化学气体(如二氧化硫、甲醛等),生活或环境中湿度、温度急剧变化(如炼钢、烘熔、冷冻作业)均可引起本病。
3、全身因素
(1) 全身性慢性疾病 如贫血、糖尿病、风湿病、结核、心肝肾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慢性便秘等,可引起鼻粘膜血管长期瘀血或反射性充血。
(2) 营养不良 维生素A、C缺乏。
(3) 内分泌疾病或失调 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引起务粘膜水肿。妊娠后期和青春期,鼻粘膜常有生理性充血肿胀。
4、其他因素 烟酒嗜好、长期过度疲劳,免疫功能障碍、过敏性鼻炎。
临床分类 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
(1) 慢性单纯性鼻炎 表现为间断性、交替性鼻塞,夜间、静坐、遇冷时加重,白天、夏季、活动时减轻,左侧卧位时左侧鼻塞,换为右侧卧位睡眠时右侧鼻塞。鼻涕较多,多为粘液性稀薄的鼻涕,感染时伴脓涕。可伴有头痛、头昏、咽干、咽痛及较重的鼻音,嗅觉下降、耳鸣及耳堵塞感。
(2) 慢性肥厚性鼻炎 单侧或双侧持续性鼻塞,无交替性,为粘稠粘液性或脓性鼻涕,量不多,不易擤出。常伴有较重的鼻音、耳鸣、耳堵塞感,可伴有头痛、头昏、咽干、咽痛及嗅觉下降。
这里要说明的是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之间没有严格和明确的分界线,多数患者界于两者之间,或者偏向于前者,或者偏向于后者。前者可发展、转化为后者。两者临床症状略有差异,治疗有所区别。
二、治疗原则:根除病因,恢复鼻腔通气功能
1、慢性单纯性鼻炎
(1) 病因治疗 找出全向和局部病因,及时治疗全身和局部慢性病,如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等。改善生活工作环境,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2) 局部治疗
① 鼻内用糖皮质激素,其抗炎作用良好,不但减轻鼻粘膜水肿充血,防止鼻腔粘膜增厚和继续增厚,甚至可以使肥厚的粘膜变得没那么肥厚,近期和远期改善鼻塞等症状的效果均较为理想。
② 鼻腔清洗 鼻内分泌物较多者,可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清除分泌物,可以改善鼻塞、流鼻涕。
③ 鼻内镜短期使用减充血剂 可以快速收缩鼻腔粘膜,减轻鼻腔粘膜充血,缓解鼻塞作用迅速。如羟甲唑林喷雾剂,但连续用药不得超过7天,若需继续使用,则需停用3至5天,再用。高血压患者应慎用。
2、慢性肥厚性鼻炎
(1) 药物治疗 同慢性单纯性鼻炎
(2) 手术治疗 对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可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