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
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活血通络,化瘀止痛。
主治
干性或湿性病毒性带状疱疹。
用法
根据本病属于干性或湿性的不同证型,选取疱疹皮损周围距疱疹点或群约0.5~1.0cm处施用毫针的围针法治疗。
围针法适用于肝胆风火炽热、灼痛如戳的干性疱疹。施术时于疱疹区周围,按常规皮肤消毒后,用消毒无菌毫针以15°角沿皮下向疱疹中心的基底部缓缓刺入1.0~1.5寸,用震颤行针手法,连续1~3min,留针10~20min,再间歇行针2~3次。针数多少,视皮损面积而定,一般针间距隔约0.5~1.0寸,留针30~60min,每日1次,针后配合梅花针扣刺,治疗5~10次,基本治愈。
方解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灼痛剧烈,用围针法直接作用于疱疹皮损区,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和抗病毒的作用以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针刺与艾灸都能通经络、调气血、和营卫、除热毒、散瘀结,以本法治疗优于药物治疗,无不良反应,不留后遗痛。
皮损局部针灸为主,以活血通络、祛瘀解毒;配合远道取穴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穴,能清泻三焦邪热;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合穴,以健脾化湿;行间为足厥阴肝经荥穴,有疏肝泻热之功效;相应夹脊穴适应于胸肋背腰部带状疱疹以调畅患处气血。肝经郁热加太冲、阳陵泉以清利肝胆湿热;脾经湿热加三阴交、血海以健脾运湿、化瘀止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