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术加中医药治疗
手术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早期病例可以达到根治。某些肿瘤手术因切除范围较大,常给老年肿瘤患者带来各种损伤和并发症。
1)手术前中医药治疗。术前可给予补气养血或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的方药,成熟有四君子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保元汤、六味地黄汤等加减,可扩大手术适应证,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2)手术后中医药治疗。手术常损伤气血.影响脏腑功能,表现为气血双亏或气阴两虚、营卫不和、脾胃失调等证候。临床上根据不同证候给予辨证论治,可加速术后康复,减少复发转移,为放化疗创造条件。
调理脾胃:肿瘤患者术后由于麻醉、出血及手术创伤,特别是消化道术后加以禁食及胃肠减压等,使胃肠功能紊乱,出现纳差、腹胀、便秘等症,此时宜健脾和胃,给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体虚者予补中益气汤和开胃消食之品。术后腹胀明显,便秘数日不解,口干,舌苔黄厚而干者,宜理气化滞、通腑泻热,予增液承气汤加减。
益气固表:肿瘤患者术后虚汗淋漓,或动辄汗出,畏冷,疲乏无力,此为营卫失调、表虚不固之证,治宜益气固表,予玉屏风散加减。
养阴生津:患者术后出现胃阴大伤,津液亏损,症见口干舌燥,恶心纳少,大便干燥,舌光红无苔,脉沉细等症,此常见于消化道肿瘤术后,特别是有瘘管形成,大量消化液丢失者,此时必须予以大量养阴生津中药,方以沙参麦门冬汤、五汁饮加减为主。
益气解毒:老年肿瘤患者手术切口难以愈合、流脓性分泌物,宜予益气解毒中药,予炙黄芪、党参、当归、银花、丹皮、连翘、皂角刺等加减,水煎服。
3)中医药治疗应以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如肺癌阴虚型,多以益气养阴润肺为主;消化道肿瘤多以健脾和胃为主;乳腺癌、淋巴瘤多以疏肝理气为主;祛邪应根据辨证不同予以清热解毒、活血化
瘀、软坚散结、化痰祛湿、理气导滞等方药加减。二者有机地结合,既可增强患者体质、提高免疫功能,又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癌细胞,从而减少复发转移,有利于提高远期生存率。
2、化疗加中医药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肿瘤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细胞增殖动力学的特点设计安排的联合序贯化疗,提高了临床疗效,尤其是新药的出现及治疗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化疗的治疗效果。但其毒性较大,常给机体带来损伤,如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心、肝、肾功能的损伤,以及降低机体免疫功能等副作用。中医药能扶正培本,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化疗能起到减毒和增效的作用。
1) 中医治疗原则。化疗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气血损伤、脾胃失调,肝肾亏损及热毒壅盛等证候。因此其主要治疗原则为补气养血、调理脾胃、滋补肝肾和清热解毒。
2)清热解毒。适用于化疗过程中,预防或已出现高热等各种炎性反应时用之。常用药有:银花、连翘、山豆根、射干、板蓝根、大生地、黄连(可用马尾连代替)。若多剂型大剂量化疗中(如绒癌患者)出现口腔溃疡和咽喉溃疡时常用以下验方:生黄芪、大生地、元参、银花、板蓝根、山豆根、黄连,每日水煎浓缩,早、晚服。
3)补养气血。分凉补气血与温补气血。
凉补气血:适用于气血虚弱而证候偏热者,如化疗中因热毒过盛,造成癌症患者气血亏损时,即可采用凉补气血药治疗:生黄芪、沙参、西洋参,生地、丹参。
4)温补气血:适用于化疗中气血双亏而症偏虚寒者。常用药:潞党参、太子参、红人参、白人参、人参(以上诸参每次用药时选用1味即可)、全当归、熟地、鸡血藤、阿胶(烊化)、三七粉(冲服)、黄精、紫河车、龙眼肉、红枣等加减。
5)健脾和胃。适用于化疗患者消化功能障碍,出现纳差、恶心呕吐等症。食欲减退:饮食不香,脾胃虚寒,喜热饮者,以党参、焦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广木香、砂仁等加减。如有胃脘饱胀,胸胁窜痛等肝胃不和之症者,宜以当归、杭白芍、茯苓、焦白术、甘草、醋炒柴胡等加减治疗。恶心呕吐:一些癌症患者在化疗中,常常出现恶心或呕吐等症。如呕吐酸水、苦水者,多属胃热之证,宜以炒陈皮、清半夏、茯苓、竹茹、黄连、麦冬、楷杷叶等煎服。如呕吐清水、凉水者,多为脾胃虚寒之汪,宜用炒陈皮、姜半夏、茯苓、炙甘草、党参、丁香、柿蒂、生姜、红枣等加减。常用健脾和胃中成药:有舒肝丸、平肝舒络丸、逍遥丸、加味保和丸、山楂丸、平胃散等。
6)滋补肝肾。主要适用于机体衰弱,全身疲乏,精神不振。心悸,气短,白细胞下降及血小板减少等症。常用药物有:枸杞子、女贞子、何首乌、山萸肉、菟丝子、杜仲、补骨脂、旱莲草、五味子等。
7)化疗的并发症、后遗症及其中医药治疗
静脉炎:化疗药常对血管内膜刺激性较大,如长春新碱(VcR)、盐酸氮芥(HN2)、丝裂霉素(MMC)、5一氟脲嘧啶(5一Fu)等注射后可引起静脉炎,产生局部疼痛,静脉变硬呈条索状且呈黑色。可行清热解毒药局部外敷,内服解毒活血药物银花、连翘、鸡血藤、威灵仙等。
局部组织损伤或坏死:化疗药毒性较大,若不慎漏出血管外,可引起局部组织的损伤甚至坏死。①轻度:局部肿胀,如5一氟脲嘧嚏、顺铂(DDP/PDD)等;②中度:局部红、肿、热、痛,如氮芥、环磷酰胺(cTx)等;③重度:局部组织发生溃疡、坏死,如阿霉素(ADM)、丝裂霉素、诺维苯(NVB)等。其处理措施是立即停止注药。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回抽;抬高患肢,减少局部血流;局部用溃疡油外敷:生大黄、黄柏、紫草、红花、苦参等;内服凉血活血、清热解毒之品:银花、连翘、丹皮、赤芍、乳香、没药等。
神经损伤:一些植物性生物碱类抗肿瘤药物如长春新碱、长春地辛(VDs)、鬼臼毒类(PV―wM。)等,对周围神经有明显毒性,可引起肢端麻木,全身乏力,膝腱反射低下,肠麻痹、便秘,甚至可见共济失调等。中药治疗宜活血通络、益气补肾,药用鸡血藤、首乌藤、丹参、黄芪、川断、补骨脂、桂枝等。
心肌损伤:某些抗生素类抗癌药如阿霉素、柔红霉素(DNR)等对心肌有毒性,可出现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心电图可出现ST段改变、心律不齐等。治疗宜益气活血,养血安神。方用炙甘草汤或归脾汤加味或芪参胶囊。
肾功能损伤:某些化疗药物如顺铂、卡铂(cBP)、斑蝥素、大剂量的甲氨蝶呤(MTx)、柔红霉素、卡氮芥(BcNu)等均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引起血尿、蛋白尿。治疗宜补肾健脾,利尿通淋,方用六味地黄汤、八正散加减。
中毒性肝炎:多数抗癌药物如阿霉素、环磷酰胺、卡氮芥、甲氨蝶呤、阿糖胞苷(Ara一c)、甲基苄肼(PCB)、环已亚硝脲(ccNu)等,在长期或大量使用时,对肝脏均有毒副作用,导致中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为肝肿大、肝区痛,甚至出现黄疸,肝功能测定异常。治疗宜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方取茵陈蒿汤或茵陈五苓散加减。
药物性膀胱炎:化疗药物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IFO)、喜树碱(cPrr)等剂量过大或使用过长,可造成药物性膀胱炎,出现尿急、尿频、尿痛、尿血等。治宜清热、利湿、通淋,方用五苓散合导赤散加减。
急性肠炎:化疗药如喜树碱类、氟脲嘧啶类等可导致急性肠炎,出现重度腹泻或引起肠麻痹而出现便秘症状。治宜健脾止泻,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或理气通便用麻仁丸加减。化学性肺炎。
肺纤维化:某些化疗药如平阳霉素(PYM)类长期大剂量使用可导致化学性肺炎、肺纤维化,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等,治疗宜益气养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常用药物为沙参、楷杷叶、杏仁、贝母、川芎、焦三仙、鳖甲、鱼腥草、瓜萎等。
3、放疗加中医药治疗
多数患者在放疗1―2周后常常出现胃脘饱胀、食欲减退、恶心、干呕及腹胀、腹泻、疲乏、精神不振,甚或心悸、气短、失眠、出虚汗、咽干、口干、舌燥、脱发、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和贫血,苔见薄白、白腻、薄黄、黄苔、黄腻苔,舌质多呈红、红绛,脉象多弦数。中医学认为这些症候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癌症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后,造成机体热毒过盛、津液受损、气血不和、脾胃失调、气血损伤以及肝肾亏损所致。其主要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凉补气血、
生津润燥、健脾和胃、滋补肝肾。生津润燥主要适用于放疗中出现咽干、口干、舌燥等热毒伤阴、津液受损的患者。常用药物为生地、元参、麦冬、石斛、天花粉、芦根,水煎服,每日1剂。
放疗也常见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1)放射性皮肤损伤分干性反应、湿性反应及皮肤坏死,中药多采用清热解毒利湿之品,如黄连、黄柏、黄芩、大黄、白鲜皮、紫草、板蓝根等。
2)口鼻咽部放射性反应常见口腔粘膜炎、口腔干燥症、放射性龋齿甚至骨坏死,治以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为法,清胃散、养阴清肺汤、知柏地黄丸等加减。
3)放射性食管损伤常出现于胸部肿瘤如肺癌、纵隔肿瘤、食管癌、乳腺癌等的放射治疗中。出现胸骨后疼痛、烧灼感、吞咽不适,甚至吞咽困难,治宜滋阴清热,降逆止痛,常用生地、石斛、玄参、麦冬、银花、野菊花、决明子、生甘草、桔梗、旋覆花、白芍等。
4)放射性肺损伤以刺激性干咳、无痰、胸闷气短、胸痛发热、甚或呼吸困难为主症,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时较常见。治疗以清肺化痰、滋阴润肺、解毒通络为主。常用百合固金汤、泻白散、苇茎汤、小陷胸汤、养阴清肺沥等加减。
5)放射性心脏损伤症见心前区疼痛,心慌胸闷,伴发热汗出,心烦乏力等,甚至见呼吸困难、心包积液、心肌梗死等。心电图出现异常改变,中药治疗补血养心、益气滋阴、理气通络之方。选天王补心丹、归脾汤、生脉饮等。
6)放射性结直肠炎盆腔肿瘤的放疗会直接造成结肠、直肠的损伤,临床以剧烈腹泻、腹痛为主症,有些患者还会发生迟发性直肠炎,见粘液样便。治以清热利湿,健脾理气,兼以温肾,参苓白术散、白头翁汤、附子理中汤等加减。
7)放射性膀胱炎主症为小便频急、灼热刺痛、尿色黄赤、口干喜饮等,证属毒热蕴阻下焦者,予滋补肝肾、养阴退热,六味地黄汤、八正散、导赤散加减。
8)放射性脑、脊髓损伤分急性及迟发性反应,可见颅内压增高症,发热、嗜睡、肢体疼痛、麻木,低头触电感,甚或活动障碍,感觉减退,脑萎缩性坏死等。治以清热解毒、健脾化痍、补肾平肝、开窍通络、通利筋脉,予芎芷石膏汤、大补元煎、半夏白术天麻汤、通窍活血汤、虎潜丸等加减。放射性治疗还可能导致肝损害、肾损害、骨髓抑制、免疫抑制、放射性胃炎等。均可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以减轻毒副作用。
目前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中,除了以上辨证用药外,还有不少具有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的以及具有一定抗癌作用的中成药,如参一胶囊,黄芪注射液、贞芪扶正胶囊、苠珍胶囊、参莲胶囊、华蟾片、华蟾素注射液、槐耳颗粒,肝复乐片、全龙胶囊、康赛迪、平肺口服液、抗癌消炎胶囊、平消胶囊、紫龙金片、消癌片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