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微创吻合工具,能够实现跟腱的微创缝合,切口仅有1.5cm,同时避免了神经损伤,术后跟腱愈合强度高、有效避免再断裂的发生。
图3 改良Bunnel法经皮缝合跟腱急性断裂的临床应用 A.跟腱微创缝合系统;B.跟腱断端缝线拉拢打结;C.手术切口仅1.5cm。
1、跟腱在人体的作用
跟腱是人体最粗大的肌腱,其主要功能是负责踝关节的跖屈,对于行走、跑步、跳跃等动作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据国外资料显示普通市民因运动损伤和锐器割伤原因致跟腱断裂的发生率约18/100000,目前其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近年来我国跟腱断裂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这与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不断增大、参与量不断增加密切相关,而该疾病在运动员中尤其高发,刘翔、赵宏博都曾经历跟腱断裂带来的伤痛。跟腱断裂后将会产生严重下肢功能障碍;无论采取何种治疗,功能缺失将持续1-2年,运动员只有50-60%能够恢复到断裂前的竞技水平。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快速恢复患者功能是摆在全世界骨科医生面前的一个难题。
图1. 常规切开缝合急性断裂的跟腱,切口长约18cm(A),发生切口愈合问题(包括浅表感染或深层感染)的患者很多。本患者发生了切口皮肤坏死、跟腱外露(B)
2、跟腱手术治疗面临的难题
那么跟腱断裂治疗方法有哪些呢?目前的治疗方法有使用石膏或支具的保守治疗、经皮或微创缝合或切开手术缝合等。最新研究显示手术治疗相对于保守治疗而言,具有低再断裂率显著特点,但是切口感染、伤口裂开甚至跟腱外露的危险(图1)却大大增加;而经皮、小切口微创缝合收到与切开缝合一样的效果,同时大大降低伤口并发症,逐渐受到很多骨科医生的重视。但经皮微创缝合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医源性腓肠神经损伤,它的存在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和发展。这种技术最早开始于1977年,由Ma & Griddith医生最先使用并报告,但腓肠神经损伤率却达到了13%。所以有些医生通过使用可吸收线或改良手术切口、发明辅助缝合手术器械,如Mayo needle(BL059N)、法国的achillon跟腱缝合器等,试图减少对腓肠神经损伤的风险。目前最有前途的achillon缝合器由瑞士骨科医生发明,他采取的缝合方式是“box”盒式缝合,我们在临床中发现缝线容易产生跟腱的切割,早期缝合力学强度存在质疑;文献报告其不能提供足够的初始力学强度,仅为krackow缝合方法的1/10,因此术后必须石膏或支具固定保护;此外,腓肠神经损伤风险极高,尸体手术中发现缝合直接穿刺损伤、缝线缝上神经的发生率达到了25.6%。国内对其探索应用刚刚起步。国内大多医生采用切开缝合技术,术后切口发生问题的患者较多,经常因为切口问题延长住院时间,部分患者还需要皮瓣修复治疗,增加了患者的创伤、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图2 A.经典Bunnel缝合法;B.我们设计改良的Bunnel法,线结位于肌腱外;缝线走行横行。
3、我们解决的策略:
通过特殊工具建立缝合通道、使缝合系统在跟腱表面产生类似“缝纫机”一样缝合效果,穿针引线、减少对跟腱周围组织、皮肤的损伤,简化手术操作、避免神经损伤风险,切口长度仅有1.5cm;同时手术时间大大缩短,仅需15-20分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