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防治知识
流行病学资料:
胃癌的发病率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处第二位,死亡率居第三位。以西北地区(青海、甘肃、宁夏)和东南沿海(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发病率较高;而广东、广西、贵州为低发区。高发年龄:40-60岁;性别:男女比例约为2-3:1
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生中居支配地位,而个人内在因素则居从属地位。
饮食:生活饮食习惯在胃癌的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经常进食高盐、腌制的食品(含亚硝酸盐)、熏制食品易患胃癌大量吸烟和饮酒者患胃癌的风险高环境污染(土壤、水源)、有害食品等
疾病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与不典型增生、胃息肉、残胃、胃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癌变率:1.2%-7.1%)
胃息肉:腺瘤型息肉(癌变率:10%-50%)
胃溃疡:慢性病变修复再生(癌变率:1%-5%)
残胃:十二指肠液返流加重胃粘膜病变(癌变率:1%-5%)
pylori)与胃癌的发生有重要关系,但在胃癌复杂的进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胃癌高发病率国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也高,并且在发展中国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也随着胃癌患病率的下降而下降。有研究显示通过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潜在性的防治胃癌发生
内在因素:个体的遗传易感性(基因缺陷)
危险因素和高危人群:
具有以下情况者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
①40岁以后开始出现胃部不适、疼痛或食欲不振者;
②慢性萎缩性胃炎伴Hp感染者。
③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生及异型增生者;
④有胃溃疡病史并反复发作者;
⑤胃息肉病史者;
早期症状及就医指征:
胃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可能出现轻微消化道症状,如胃脘区不适、隐痛、饱胀、食欲不振等,一般不会引起重视,因为常见的消化不良和胃炎都会有此表现。若上述消化道症状较长时间不能缓解和消失或经常反复出现,建议去医院就诊和做相应的检查(内窥镜、X线钡餐)。
临床表现:
早期可有轻微上消化道症状(隐痛、饱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无疾病特异性。随着病变发展消化道症状加重,还可出现呕血与黑便、贫血、体重下降等表现。晚期体征有:上腹部深压痛、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腹水等。
对于肿瘤位于近端胃或贲门食管连接处的病人,可能存在吞咽困难。
诊断及辅助检查
重点关注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前述),定期检查(1-2次/年)。若出现消化道不适症状不易缓解,及时检查。
辅助检查:内窥镜检查+活检,上消化道X线检查、CT、血液肿瘤标志物
治疗方法及选择原则
应当采取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根据肿瘤病理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结合患者一般状况和器官功能状态,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有计划、合理地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靶向等治疗手段,达到根治或最大幅度地控制肿瘤,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1、早期胃癌且无淋巴结转移证据,可根据肿瘤侵犯深度,考虑内镜下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无需辅助放疗或化疗。
2、局部进展期胃癌或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应当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根据肿瘤病情,可直接行根治性手术或术前先行化疗,再行根治性手术。术后需根据病理分期决定辅助治疗方案(辅助化疗或辅助化放疗)。
3、复发/转移性胃癌应当采取以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姑息性手术、放射治疗、介入治疗、射频治疗等局部治疗,同时也应当积极给予止痛、支架置入、营养支持等最佳支持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也是目前治愈胃癌的唯一方法。胃癌手术分为根治性手术与姑息性手术,应当力争根治性切除。
姑息性手术:仅适用于有远处转移或肿瘤侵犯重要脏器无法切除而同时合并出血、穿孔、梗阻等情况者。姑息性手术以解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
放射治疗
胃癌放疗或放化疗:包括施行术前或术后辅助治疗、姑息治疗。
术后放化疗的适应证主要针对T3-4或N+(淋巴结阳性)的胃癌;术前放化疗的适应证主要针对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进展期胃癌;姑息性放疗的适应证为肿瘤局部区域复发和/或远处转移。
化学药物治疗
分为姑息化疗、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
1、姑息化疗对晚期不能手术的患者进行的化疗,目的为缓解肿瘤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2、辅助化疗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的化疗,目的为杀灭残存的肿瘤细胞,达到治愈的效果。一般在术后3-4周开始,联合化疗在6个月内完成,单药化疗不宜超过1年。
3、新辅助化疗(手术前化疗)对局部晚期手术难以根治的胃癌,推荐手术前化疗,目的在于使肿瘤退缩,创造根治性手术的机会。
胃癌术后患者的饮食安排(弥补胃功能的丧失)
1、选择易消化和富含营养的食物。
2、食物入口后多咀嚼――细嚼慢咽。
3、少食多餐(6-8顿/天),适当补充消化酶和维生素。
4、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胃癌的预防
一级预防:根据环境致病因素做适当预防
1、避免不良生活习惯,不吸烟、限酒;
2、尽量少吃腌制和熏制食品;避免高盐饮食;
4、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
5、防治“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
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对具有以下危险因素者进行重点检查(胃镜)。
(1)40岁以后才开始出现胃部不适、疼痛或食欲不振。
(2)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生及异型增生、Hp感染。
(3)胃溃疡经治疗症状不缓解,或大便隐血持续阳性。
(4)胃息肉特别是多发性息肉。
小结
1、胃癌是我国消化系统高发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列,应予以重视;
2、发病原因中环境因素占据支配地位(饮食习惯、环境因素、疾病状况),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或预防胃癌的发生;
3、胃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症状,若上消化道症状较长时间不能缓解,建议去医院就诊和做相应的检查,以期获得早期诊断;
4、发现胃癌后应积极治疗,医生会有计划、合理地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靶向等治疗手段,尽可能实现根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