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伤和交通事故频发,加上地震等自然灾害,外伤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美国有30-50万脊髓损伤患者,治疗费用高达250亿美元/年。我国现有脊髓损伤患者约100万人,并以每年1万人的速度递增,部分地区每年脊髓损伤发病率为60人/百万。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不仅严重损害病人的躯体运动和感觉功能,而且使损伤平面以下的内脏器官失去高级中枢(大脑和/或脊髓)的调节与支配,引起神经病性器官功能紊乱(neuropathic dysfunction),以脊髓终末支配的盆底器官(膀胱尿道、直肠肛门和性)功能障碍最为常见。
圆锥上SCI发生在脊髓排尿中枢(S2-4节段)以上,在脊髓休克恢复后,多发展成痉挛性膀胱,患者的膀胱贮尿与排尿功能双重障碍,一方面常见反射性尿失禁,频繁的尿失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另一方面持续的膀胱痉挛造成膀胱内高压,通过输尿管返流引起逆行性肾功能损害乃至肾衰尿毒症,对患者的生存寿命危害最大,是SCI患者后期死亡(指SCI发生1年以后)的第一原因。
神经假体(neuroprosthesis)是一类帮助神经损伤后恢复功能的电子装置,用人工电刺激的方法来代替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起到控制肌肉活动的目的。1976年英国Brindley 将骶神经前根电刺激(sacral anterior root stimulation, SARS)技术应用于SCI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排尿效果。其电刺激装置称为排尿神经假体(Vocare Neuroprosthesis),1998年获得了美国FDA认证,全世界至2000年已有2000多例的临床经验。
为了扩大膀胱容量获得贮尿功能、根除反射性尿失禁和减轻括约肌的不协调收缩,配合进行骶神经后根切断去传入(de-afferatation by sacral posterior root rhizotomy),效果更好。目前,排尿神经假体植入配合完全性骶神经后根切断去传入手术,被认为是治疗SCI病人排尿功能障碍的最理想方法。术后病人可以主动控制排尿,增加膀胱容量及顺应性,降低残余尿量,减少病人的泌尿系统感染机会,协助排便及阴茎勃起,减少便秘,提高截瘫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相关文章